四、释放洪水
 
    表面上看来,资产注册模式给通用货币的发行量套上了枷锁。实际上通用货币既可以采用非足额抵押发行,也可以进行负债发行。有些时候也许通用货币发行者不得不为量化宽松放行。例如某一国家遭遇经济危机,需要借贷一定数量的通用货币来挽救经济,这是货币供给突破通缩限制的合理借口。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总会有人惦记着开闸放水,多印点钞票。
 
泄洪第一阶段
 
   一旦发行者决定放开限制,首先放开的是冻结资产与准备资产间的警戒线。其实质是大幅度消减准备资产,直到把全部资产投入到货币发行中。随着投入货币发行的资产比例上升,发行者不可能再维持资产冻结的状态,冻结将让位于更宽松的抵押。参考前文中推算的那条石油警戒线,那位以石油为基础的通用货币发行者将全部石油投入货币发行,货币发行量足以扩张二十倍。
 
泄洪第二阶段
 
   进一步增加货币供给的方法是在发行货币时仅抵押少量资产而发行大量的货币,抵押资产规模足以应对个别持币人兑现即可。经过进一步稀释,与最初恪守准备资产原则时相较,这时发行的货币就是纸老虎,一旦发生挤兑只能爆仓。牺牲安全性获得的好处是能通过少量资产撬动金融杠杆,释放货币流动性。这种模式类似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如果参考美国存款准备金率通常百分之十几上下浮动,不足额抵押发行的通用货币大致采用与之相当的比例,则可以在泄洪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扩张货币供给五倍以上。
 
泄洪第三阶段
 
   解除最后的一道枷锁,摒弃为货币发行提供兑付资产的做法就进入负债发行模式。但负债发行并不意味着通用货币整体负债化。例如某一个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并申请通用货币贷款,那么通用货币发行者可以以该国还款承诺为依据发行货币,然后贷款给该申请国。这笔通用货币贷款的信用要依赖申请国风调雨顺并最终履约还款。如果该国毁约,通用货币发行者将不得不自己兜底收回超发的货币流动性。
 
五、贬值的风险
 
   贬值是货币的天赋能力,强如多重保险支撑的通用货币也不能完全规避贬值的风险。诸如货币发行国遭遇经济危机,货币发行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破产,货币发行人离世之类的事件,都蕴藏着触发贬值的风险。
 
   资产价格起落无常,当一种资产的价格遭遇持续深度下跌,以之为依仗的货币发行者势必面临经济拮据的局面。例如委内瑞拉的经济在2008年以前油价高昂时一飞冲天,而当油价持续走低时,及至2016年该国经济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资产价格周期运动无有歇止,因此它带来的风险也无可规避。
 
   济大环境恶化时,恶劣的外部经济环境会置货币发行者于泥潭之中,持续考验其经济财富底蕴。例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著名的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介入房地产泡沫太深而不幸辞世,享年八十有五。这场危机还铸就了另一个传说——国家破产,在次级按揭风暴中,冰岛为尚在摸索中的国家破产理论书写了宝贵案例。
 
   发行者的一些举措也会创造风险,例如前文曾提到的负债发行。这种以申请者承诺为依据发行的货币贷款,在发行时就已经废止了通用货币的诸多安全条款,因此很可能出现官方牌价与黑市价差。如果通用货币是多国联合发行,那么就有了政治风险,这一点与欧元类似。2016年英国公投退出欧盟,而英国内部苏格兰的公投事业正方兴未艾。遗憾的是当初英国没有废弃英镑使用欧元,否则之后的货币拆分善后可以为通用货币提供一手有益的参照。
 
   当风险真正落实到位就进入善后环节,所能做的选择不外乎维持币值稳定或放任货币贬值。如果发行集团决心维护币值,那么需要向冻结资产账户补充等值资产。这笔财富支出要么由发行集团的现役股东分摊,要么由通用货币发行银行提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用货币的贬值可以精确计算。假设某一发行者决定违约,那么发行集团实际损失的是该发行者原本承诺的冻结资产,因此货币贬值幅度应当是违约者冻结资产价值占全部冻结资产价值的百分比。
      (公式:贬值率=违约发行者冻结资产价值/全体发行者冻结资产价值)
 
写在最后
 
落笔至此,意犹未尽。许多问题未及详述,比如利息的安排、手续费、税赋问题、货币投放方式、资产兑付、次级资产折算发行、产能冻结发行、发行机构设置、投机的遏制、发行者退出机制、发行者承诺条款、经济危机推测预演等等。简论毕竟只是一份草图,择其精要而不求完备。如若有缘,上述遗留问题会在《通用货币全论》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