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09 2
2008-09-17

 央行下调贷款利率和部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出台以后,房地产市场又开始喧闹起来。有人说这是政府救市的具体举措,对房地产行业是重大利好,极可能重新点燃投资者和购房者的热情,房地产的严冬即将过去;有人说降低“两率”是针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并不是刻意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救市行为,泡沫严重的中国房市不可能就此转向,而会继续深度调整;有人号召广大潜在购房者抓住有利时机,赶快入市买房;有人奉劝消费者莫要上开发商和有些所谓专家的当,一定保持清醒头脑,等待房价继续回调,不要盲目购房……如此种种言论,针锋相对,令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那么,作为一名超脱的旁观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待央行的这次举动和对房市的影响。

 首先,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央行此举绝不仅仅是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刻意为之,而是整个宏观经济的大势所趋。我们知道,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难之中,通货膨胀外加增长放缓甚至停滞使各国宏调部门面临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并不是来自于在现有形势之下该采取何种应对举措,而是对“目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势”的科学研判,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搞不清楚我们身在何处、将去哪里。这个情况在中国尤为严重,从去年的“双防”到今年上半年的“有保有控”,中央一直在不断调整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指向。这其中,美国的次贷危机其影响之深远和复杂可能是我们所始料不及的。美国东部时间9月7日清晨11点,美国财长保尔森宣布将从9月8日起托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并实施一揽子救助计划。正当人们为美国政府的大规模救市计划欢欣鼓舞的时候,9月14日,美国第四大金融机构雷曼兄弟宣布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这家存在158年的老牌金融机构的倒闭提醒人们次贷危机还远远没有过去。与此同时,美国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警醒世人美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一系列金融机构倒闭事件将相继发生。举世震惊、惶恐,我们可能将不得不面对最不想面对的现实——美国次贷危机的寒流才刚刚开始,严冬远没有到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出口增速放缓、中小企业资金吃紧、消费难以启动、股市持续下跌、物价普遍上涨。值得欣慰的事,8月份CPI指数为4.9%,是自去年7月以来首次降到6%以下。但同时,PPI高达10.1%,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经营困难加大。国家宏观调控“一保一控”的重心悄然转移,经济增长成为头等大事。此时,央行采取积极举措为经济与企业松绑成为必然,降息与降率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意图,其目的在于确保经济增长速度的平稳。

 其次,这次政策调整并不意味着央行宏调的根本性转变,只是一种试探性举动,是解决目前一些比较突出问题的应对措施。通货膨胀的压力并没有消除,只是相对有所减轻,从而突出了保增长的重要性。但PPI居高不下,通货膨胀的压力始终存在,央行不会轻易打开好不容易才关上的流动性闸门。然而,企业经营困难、资金普遍紧张毕竟是一个现实问题,如不加以解决,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增长率高低的数字游戏,而是直接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乃至政治社会的大局稳定问题。因此,采取“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方针,解决一些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的企业的资金需求势在必行。同时,美国次贷危机的破坏性及其发展趋势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央行政策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只能且看且行,真正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如果简单地把这次降息看作是对房地产市场的救市行为,那就失之草率了,特别是一些房产商与专家急着忽悠消费者赶快买房,说什么房价将继续大幅攀升,他们的动机很让人怀疑。

 再次,房地产虽然与金融息息相关,但房地产宏观调控绝不等于金融宏观调控,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调没有改变。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在前年至去年期间,国家基本确定了房地产市场改革的方向、目的、重点和措施,相继出台了一些列文件,更加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确认了政府对保障人民居住权的责任。这其中的政策是体系化、系统化、协调化的,在土地、政府责任、市场、金融信贷、户型、面积等方面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目的是保障大多数居民都住有所居。货币和信贷政策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而已。目前,宏调的基调没有改变,因此把央行的这次降息看成是政府出手救市并大加渲染,甚至诸如任志强似地狂言房价即将大幅上涨只能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此外,如果说美国次贷危机给了中国政府必须积极救市的启示的话,倒不如说这次危机会促使政府更加关注房价泡沫破裂的灾难性后果,从而更加坚定挤压泡沫的决心。事实一再证明,房地产绝不可能成为一国经济之支柱,更不可能以此实现国家经济之崛起。任何将经济发展寄望于房地产的国家和政府都是极其愚蠢的,并最终将独吞苦果。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在于自主创新能力,而绝不是房地产泡沫托起的虚假繁荣。这方面我们是有前车之鉴的,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期炒地狂潮引发的恶性通胀以及此后经济增速的放缓。在国外,这方面的教训也是很多的,日本数十年的经济停滞很大程度上就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带来的,最近的例子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过去的两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非理性上涨,其价格早已超过了绝大多数居民的支付能力,最重要的是这种上涨并不是像某些人说得那样是刚性需求拉动的,而是投机带动的,因此如果不承认目前的房价有很大的泡沫无疑是自欺欺人。当下市场的回调正是市场对前一阶段盲目炒作的自发反应,是市场自发的平衡能力之显现,也是挤压泡沫的必然结果,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状态。在这种时刻,政府怎么可能救市?又怎么来救市?如果说政府希望借此推动房价进一步快速上涨,岂不是要主动步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尘,将中国推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深渊?我想任何一个有经济常识的人都不会这么做的,何况是一国之政府?因此,美国次贷危机只能更加坚定中国政府打压房市过度投机和价格泡沫的决心,而绝不会成为政府出手救市的理由。明白了这一点,央行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便不言自明了。我们承认这对房市是个利好,但绝对不是所谓的救市行为,更不可能改变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格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9-17 15:49:00
调整格局是注定的,但调整的幅度多大将是政府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考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7:56:00

好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