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288 0
2009-07-04
6月26日,由美国“美林全球财富管理”机构和法国凯捷咨询公司发布的第13份年度《世界财富报告》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全球最富裕群体人数和财富总额均大幅减少。“高净值个人”人数分布排行榜上,美日德依然占据三甲位置,而中国内地超过英国,首次名列第四。

  同时,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预测,中国即将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在中国,有超过500万以上的人想买豪华车,而在发达国家被限制的路虎、捷豹、宝马等豪华车品牌,其在中国的销售业绩增长速度冠居全球。近日腾中重工之所以敢并购悍马,也就是基于此种判断:中国存在大量的富人,他们买得起悍马。

  无论是富豪群体的大规模出现,还是奢侈品消费的兴盛,本来应该是一国生产力发达、民众消费水平提高的表现。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却与中国的富豪群体人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008年,中国人均GDP为2460美元,在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04位;中国人均收入为1100美元,排名全球第109位。无论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中国都远远落后,在此情况下,中国能够成为入选富豪人数第四的国家,充分表明了中国财富过于集中,贫富差距过大。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相关报告,在中国,0.4%的家庭占有70%的国民财富;而在日本、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一般是5%的家庭控制国家50%—60%的财富。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财富最为高度集中的国家。

  财富的高度集中和过于严重的贫富分化,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双重危害。

  穷如中国者,竟然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富有者,住的是每平米超10万元的“地王”,开的是宝马、悍马,而中国最流行的手机,却是“山寨机”。最后,形成了一种畸形的消费结构:极端富有者,追求畸形的高消费,而庞大的低收入者,则是一种大面积的低端消费。

  为什么中国企业迟迟不能完成产业升级?其根源,并非企业短视,而是因为中国的主流消费群体非常贫穷,他们并无足够的购买力,只能消费低端产品。企业无足够的利润,自然无法完成产业升级。

  如果中国不能消除过大的贫富差距,形成足够的中产阶级,则无法启动庞大的国内消费,亦难以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未来的持续发展就存在巨大隐忧。

  贫富的极度分化与对立,使几年前被普遍寄予厚望的“橄榄形”社会结构在中国基本破产,取而代之的,是“M形”社会的来临。

  中产阶层的弱小,使中国社会形成了少数富有的阶层与庞大的民众在财富分配与社会地位上的巨大鸿沟,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对立,最后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

  党刊析邓小平晚年反思:贫富分化早晚出问题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最新一期刊登署名为宋福范的文章,分析了邓小平晚年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邓小平曾指出,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文章提出,要着眼于避免出现邓小平担心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

  文章指出,1993年9月,邓小平与其弟邓垦的谈话,是一篇研究邓小平晚年关于中国发展思路问题的重要文献。理解和把握这篇谈话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对进一步理解邓小平理论,在新世纪新阶段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说,尽管从公开发表的文字来看,这篇谈话篇幅不长,但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反映了邓小平在中国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新理解、新认识。谈话既有他对主政中国期间发展思路的总结,又有他对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出现新问题的洞察,还有他对未来中国发展问题的提醒。

  文章指出,“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这是邓小平基于1993年的新认识,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之路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表明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局限性有了深刻洞察。

  文章分析道,从邓小平思想的发展脉络来看,过去他一直认为,经济建设搞好了,就能牵住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牛鼻子,但是这个谈话表明,邓小平晚年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在以前认识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即使是经济建设搞好了,还会出现一些其他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同样会危及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为了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对原来的发展思路进行调整,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文章指出,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这是邓小平在深刻分析1992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以后,对未来中国发展之路的深刻提醒,对我们新世纪新阶段确立新的发展思路有重要启示。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实践表明,分配问题搞得好不好,确实是一个与发展经济问题一样关乎国家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其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能否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而实现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而且就其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讲,如果搞得不好,最终会从根本上影响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多数社会成员因收入偏低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直接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强调:“这个问题要解决。”虽然“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但是一定“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文章强调,着眼于避免出现邓小平担心的问题,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必须根据中国社会已经走出温饱阶段的实际,在继续发展经济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政治和文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政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最终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