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7-6 11:09:57
我觉得有道理,现在下乡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企业因市场淘汰而无法售出的存货,经济危机时期,国家通过这一政策虽然挽救了这些企业,但却将危机转嫁到农民头上,有时候想想挺无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1:12:07
愚见请斧正:家电下乡本身并不是强制的,所以对农民来说并没有什么掠夺农业投入的问题。若农民认为趁便宜提高现有生活水平比增加农业投入更能带来效用,他们才会购买这些下乡家电,理论上是以人为本的好政策。关键是,这样的政策在现有的体制下就变了味道。不法商贩、部分政府部门借机寻租,使这样的好政策成了进一步拉大生活水平的问题政策。更使农民产生了“公信无信”的不良心理影响进一步加大了后期的制度成本。这一点屡有报道,大家应该会肯定。这也是本人最近十分困惑的一点,在现有体制下真正的“好政策”怎么实现。哎。。。高人请给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1:24:59
e114 发表于 2009-7-5 10:27



两个疑问:

第一:于鸿君提出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是否会提高通胀预期?那么如果高粮价是通胀源头,于鸿君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么不严谨的问题?

第二:国内农产品价格目前均高于美国农产品价格,虽然现货我没考证,但期货市场是这样的,虽然高的不是很多。那么如果再提高粮价势必制造套利区间,引发国际投机,进而引发现货市场和经济大幅波动。那么这一点作为北大教授,于鸿君难道没有考虑过?
-------------------------------------------------------------------------------------

日本韩国农产品价格可能十倍于中国,但似乎这些国家也没出现什么“通胀预期”
在粮食市场“套利”?您是指走私还是什么,如果是走私的话我看成本恐怕不见得比价差小
在我看来中国的农村和农业问题是农民太多了,假设农民是以向城市居民提供农产品维生的,8亿农民需要多少城市居民来养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1:38:10
别把问题搞这么复杂 只要城乡居民能得到实惠 就一定是很好的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1:48:27
家电下乡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得他们的收入能有更好用到实处。此外,这就更迫切地需要农民增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3:42:14
都是治标不治本。
中国农民为什么穷?第一是农民人多,人均耕地面积小;第二是他们自由独立,自私自利,无力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把自己组织起来;第三是他们被市场所困,行将被市场无情地摧毁。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基础,这三大原因导致了中国小农的贫困和农村的衰败。
凡是有利必有弊,利>弊就好,农民受益>小通胀也是没有关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4:12:24
农业是基础,支持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可以借鉴美日韩这方面的经验,例如日本的农产品价格,虽然日本城市里打工族相比中国的收入差距不过3、4倍,但是西瓜价格换成人民币100多元一个,国内一个西瓜多少钱,相差多少倍呢,还有其他的政策支持,日本农民比中国农民幸福太多了,农产品价格提高还有其他的一系列惠民措施,农民才获得更多的实惠。农民获得实惠后,才能更加安心的种地,也就会适当减少城市里民工的数量,可以缓解城市里的一系列问题,也会让城里居民少一些对民工的偏见,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要引起注意,农民工兄弟在城市里地位不高等问题,也需要处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4:12:56
judgecool 发表于 2009-7-5 14:25
家电下乡的确不是好政策,但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也不一定是好政策。
首先,提高农产品价格的幅度有多大,才能够起到激励农民种粮乃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据匡算,可能要提高5倍以上,这个数值大家可以自己推算。
其次,怎么提高农产品价格?
现在提高农产品价格与改革初放开农产品价格不同,当时农产品价格处于计划压制状态,提高价格只需要通过放开市场即可。但现在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市场化。国家的定价收购仅限于粮食,油料,棉花,最近也储备了些猪肉。那么其他大量的农产品怎么来提高价格呢?
再次,财政是否有能力补贴?
如果通过生产补贴的方式变相提高价格。那么补贴就是双重的,即包括对农民生产补贴,还需要考虑对城市低收入消费者的补贴。财政是否有此能力?还值得考虑。
最后,就是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在此不再累述,相关研究已有定论。

可见,北大的校长助理,在公开场合说话也如此清率,让人怀疑此人是否具有经济学基本常识!
先不说你的5倍是怎么算的,也不管你常识有多好。有些事情不是一下就能根本扭转的,总不能什么也不做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5:02:02
我赞同他的说法,实施上我们现在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在刺激投资回暖,这些将反映在GDP上,或者说我们的经济振兴计划是在振兴GDP,一系列的下乡政策只不过是压榨农民的钱来刺激经济回暖,我们把目标放在内需上,但内需旺盛的基础是民众要有钱。经济危机受害者是农民和城镇弱势群体,但现在国家的政策却利用他们来救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6:17:12
对啊,特别支持,都没有增加收入,反而要去为工业增长做贡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6:19:36
站在一个那么高的高度,不联系实际情况~农民关注的是我怎么省下钱来,宏观政策关老子屁事!
于助理离开群众很久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6:41:38
把公务员的待遇分一点给农民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7:37:10
现在最紧迫的是工业复苏,只要工业复苏,下游产品销售上升后,才会是农产品增加。所以我认为事比较好的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8:45:41
花开花满楼 发表于 2009-7-5 13:26
mercury800527 发表于 2009-7-5 10:51
个人觉得北大校长助理说得很有理。
家电下乡其实只不过把农民的储蓄短期内消费掉而已,看起来是刺激了内需,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不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这种举措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海市蜃楼而已,真正的效果过个一两年再看。
解决之道还真在提高粮价,目前国内粮价远低于世界市场的粮价,如果粮价上涨一两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业发展,效果要比一亩地几十元的补助更有效。
现在一提到提高粮价,好多人就担心通货膨胀,或是城市低收入者的生活。对于前一种疑虑,说到底还是没有考虑农民利益,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口头。试问,房地产高涨、股市高涨都不怕通货膨胀,粮价就一定能导致通货膨胀?即使再是必需品,但毕竟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已大大降低了;至于城市低收入群体,发放补助很容易解决,试想,补助数亿计的农民容易还是数千万的城市低收入者容易,同样的资金,分散给前者的效果与后者的效果不言自明。
说到底,所谓粮价提高的疑虑和担心,还是传统思维在作怪,依然把农民、农业看做是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剥削对象,为城市、工业服务的对象,而完全忽略了农业、农民本身的利益。
这个观点个人非常赞同,尤其是最后一段。
英  雄  所  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9:29:59
fdulimeng 发表于 2009-7-6 17:37
现在最紧迫的是工业复苏,只要工业复苏,下游产品销售上升后,才会是农产品增加。所以我认为事比较好的办法
别逗了,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农民傻么好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9:39:35
不知道于鸿君是代表北大,代表经济学家,还是代表自己,总之水平可悲.看看历史结果就知道.
90年代农民增收政策之高价购粮食
      当时(具体时间未察)还是朱镕基任总理期间,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国家想通过粮价提高来增加农民收入。于是,国有粮库高价收购粮食,农民卖粮后收入增加。随后,根据市场经济向最大商品利益运动的规律,原有的农民工与种地农民的平衡被打破。农民工大量返乡种粮。第二年,粮食产量大增,国有收储粮食胀库,国家无法全部收购粮食。由于大量粮食流入市场,粮价下跌(需求一定时,商品量增加)。农民收入远低于预期,形成市场盲动。

      分析:农民收入低或土地撂荒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造成的。根据企业效益=资金×经营×技术和规模效应的原理,以及小岗村解决温饱但难以致富的事实,客观地说明了农民增收不能靠农民,而应走农业工业化的道路。一是提高粮食品质,二是调整品种结构,而这只有企业行为才能做到。例如,上海地区经产业化种植的“金山博士米”在超市的价格卖到十元以上。如果将政策向企业倾斜,政府在服务配套方面做好工作。将农民转换成产业工人,农民增收和土地不再撂荒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9:43:57
中国人最擅长什么,拆东墙补西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19:51:09
我赞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让农民更加富裕 这样才能真正拉动内需 而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式 真正需要国内需求增长来支持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1家电下乡 是把农民口袋里的钱花出来 但是家电下乡在实际操作中 还有很多不足 比如有些商家在现价范围内 提高商品售价 变相的将国家 补贴 收入自己口袋
2家电下乡 活动中 能掏出钱 购买的 还是原来就比较富裕的 不富裕的(或者对以后医疗 养老孩子上学有顾虑不敢花钱的)还是不会买 当采用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式农民有更多的收入时能从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 使更多的农民乐于消费 主动消费
3 通货膨胀 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通胀的压力 但是可以采取其他手段来降低这种影响 比如政府可以对 以粮食为原料的下游企业 采取补贴的方式 分担其成本上升的压力
4关于 利于国内外粮食价格差别进行 套利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 粮食进口环节上加强监督和审批 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5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 我觉得除了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这个办法外 是不是可以尝试别的方法 比如说根据粮食种植面积 进行更多补贴
6总之 我认为 在再分配过程中 让 广大农民更加富裕 对我们经济会有十分积极的促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20:18:46
不错,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20:20:20
有一点道理,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21:36:42
这种问题现在才提出置疑,在这个政策出来的时候我就说这个政策完全是他妈,没有一点智慧的人制定的,小儿科,被老百姓骂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21:42:39
值得深究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22:50:35
道理很简单,我觉得于洪军的看法是见仁见智的!所谓的家电下乡是饮鸩止渴,只有短期的效果。长远来看可能有害。金融危机不就是过度消费才引起的,现在引诱农民买东西道理不是一样?他们的消费比例本来就很高了,虽然基数并不高!不让城市有钱的钱通过收入分配转移给穷人,而逼穷人花钱,似乎说不过气!本人基本支持于鸿君的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00:31:45
经济刺激的举措,真能持续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值得怀疑。

最近在家电卖场上看到的家电下乡产品,感觉都很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16:49:11
觉得北大校长助理说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17:06:26
不是想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而是忽悠买家电,真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19:13:17
农民的收入应该依靠工业与城市化增长,而不是单纯依靠农产品提价。通过扩大工业、服务业与城市化发展,让农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由此所获得的打工收入虽然不算很高,但却比种田更多得多。
就算粮食价格比现在高一倍,也不会比他们打工所获得的收入更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8 21:30:25
于鸿君,严重怀疑他说这番话的目的,要么此人是否具有经济学基本常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00:31:54
龙之珠 发表于 2009-7-6 19:39
不知道于鸿君是代表北大,代表经济学家,还是代表自己,总之水平可悲.看看历史结果就知道.
90年代农民增收政策之高价购粮食
      当时(具体时间未察)还是朱镕基任总理期间,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国家想通过粮价提高来增加农民收入。于是,国有粮库高价收购粮食,农民卖粮后收入增加。随后,根据市场经济向最大商品利益运动的规律,原有的农民工与种地农民的平衡被打破。农民工大量返乡种粮。第二年,粮食产量大增,国有收储粮食胀库,国家无法全部收购粮食。由于大量粮食流入市场,粮价下跌(需求一定时,商品量增加)。农民收入远低于预期,形成市场盲动。

      分析:农民收入低或土地撂荒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造成的。根据企业效益=资金×经营×技术和规模效应的原理,以及小岗村解决温饱但难以致富的事实,客观地说明了农民增收不能靠农民,而应走农业工业化的道路。一是提高粮食品质,二是调整品种结构,而这只有企业行为才能做到。例如,上海地区经产业化种植的“金山博士米”在超市的价格卖到十元以上。如果将政策向企业倾斜,政府在服务配套方面做好工作。将农民转换成产业工人,农民增收和土地不再撂荒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农业工人产业化的做法不现实,农村的现代化离初级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09:46:22
jangelzhang 发表于 2009-7-6 18:45
花开花满楼 发表于 2009-7-5 13:26
mercury800527 发表于 2009-7-5 10:51
个人觉得北大校长助理说得很有理。
家电下乡其实只不过把农民的储蓄短期内消费掉而已,看起来是刺激了内需,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不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这种举措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海市蜃楼而已,真正的效果过个一两年再看。
解决之道还真在提高粮价,目前国内粮价远低于世界市场的粮价,如果粮价上涨一两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业发展,效果要比一亩地几十元的补助更有效。
现在一提到提高粮价,好多人就担心通货膨胀,或是城市低收入者的生活。对于前一种疑虑,说到底还是没有考虑农民利益,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口头。试问,房地产高涨、股市高涨都不怕通货膨胀,粮价就一定能导致通货膨胀?即使再是必需品,但毕竟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已大大降低了;至于城市低收入群体,发放补助很容易解决,试想,补助数亿计的农民容易还是数千万的城市低收入者容易,同样的资金,分散给前者的效果与后者的效果不言自明。
说到底,所谓粮价提高的疑虑和担心,还是传统思维在作怪,依然把农民、农业看做是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剥削对象,为城市、工业服务的对象,而完全忽略了农业、农民本身的利益。
这个观点个人非常赞同,尤其是最后一段。
英  雄  所  见
略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