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68 2
2009-07-06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目前国内所有行业中最为肮脏的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透明度最低的市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政治势力参与程度不同,在西方国家,房地产市场与地方政府之间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并没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直接联系。而在中国,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市场却形成共同的利益体系,几乎是一种唇亡齿寒的关系。而造成这种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的绝对垄断性和地方政府掌握房地产市场的开发权。在目前的中国,土地是绝对垄断的,国家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地方政府垄断土地的二级市场,并且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土地出让金就作为地方政府的留存收入不再上报中央。由于房屋的本质属性使得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全国性的市场,地方政府掌握对房地产市场的开发权,在加上不合理的政绩考核制度,这就使得地方政府总是希望通过房地产市场来追求短期经济发展和实现财政的提款机,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并不是努力通过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来增加财政收入而总是希望通过出售土地来增加财政收入。政治势力过多的涉及到国内房地产市场,使得经济问题和政治利益交织在一起,这就使得单纯的经济市场变得更加的政治化。I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实质上就是政府,开发商以及消费者在价格,政策和利益综合博弈的市场。中国的房价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或者是社会问题,而是经济层面夹带高度政治性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成为地方政府最欣喜若狂的行业同时,也成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利益博弈最大之处。地方政府出于对经济增长的单纯追求和表面的政绩考核,总是采取一切手段来对抗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使政策的调控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这也是造就中国高房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透明度并不高的市场,之所以透明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开发的成本并不透明,并没有向社会给出合理的成本结构。中国的高房价已经远远超过了中薪阶层的可承受度,国内民众对房价一直是怨声载道,每当社会公众将推高房价的责任归咎于开发商追逐暴利的时候,开发商总是将责任又推脱给地方政府,认为是地价过高是导致房价过高的主要原因,使得房价与地价之间的关系变得模棱两可。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最大利益代言人物任志强就曾经说过高地价不仅是房价增长的动力,而且是地方政府拼命增加投资甚至追求政绩工程的重要动力,事实上由于土地的绝对垄断性以及地方政府掌握房地产市场的开发权,客观上增大了地方政府的通过房地产市场来实现本位利益的追求,这样就使得高房价的责任在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之间互相推诿。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开发商的成本结构并不透明,迄今为止,无论是国家统计局还是开发商或者是社会团体都没有给出一份令社会各阶层都大致满意的成本结构。如果能够给出一份合理准确的房地产市场成本结构,那么中国的高房价成因就一目了然,中国的高房价到底是开发商追逐暴利的结果还是地方政府幕后推动的产物就一清二楚。最近国家统计局决定摸清国内房地产市场开发成本,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开发商成本的公开可以提高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一定程度上降低政治市场的博弈。
成本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市场来说都是绝对关键的因素,是涉及到一个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决定和核心因素,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也是如此。开发商的成本也是房地产企业生存的关键力量,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是否公布开发商的开发成本纯属企业的自愿行为,摸清开发商成本的方式也只能是非行政性的间接方式而不能采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毕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存在灰色的收入分配体系和严重的权力资本化行为,因此摸清开发商成本,向社会提供合理准确的成本结构和成本水平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房价的理性回归。公布开发商的成本除了可以明确地方政府或者开发商的责任以外,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有利于形成社会公众的合理预期。据国际权威机构分析统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需求中有40%是由于非理性预期形成的,其中其中非理性预期形成的投机性需求为16%,投资性需求为13%,非理性预期对消费性房地产需求为11%。消费者的这种非理性购房行为主要是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而信息不对称根源于成本的不透明,一方掌握另一方所没有的信息。在国内房地产市场中,消费者在数量占据绝对的多数而开发商的数量相对而言则是凤毛麟角,而在前几年开发商之所以能够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肆意抬高房价,重要原因就在于抓住了购房者容易形成非理性的心理这一特点。不仅如此,中国的房地产的话语权市场也并不是个健康的市场,在国内房地产市场上早就形成以开发商为中心包括所谓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在内的利益集团。很多所谓的学者出于经济利益的诉求甘愿放弃学者应有的正义和学术,去充当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代言人,凭借着自己所谓的威望和专业知识向公众兜售些房价上涨信息,抓住消费者的买涨不买跌的从众心理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羊群效应,达到人为制造供求关系的效果。而国内消费者之所以容易上当受骗主要在于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对市场趋势和价格趋向并不能做出一个良性合理的预期,将自己的判断寄托在时间推移或者他人行为之上,对是否购房并不能形成长期的坚持。试想如果公布了开发商的开发成本,那么消费者就可以根据开发商的成本形成一个大致合理的价格预期,在既有的成本下,会推测出一个大致价格水平,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的盲目心理,因为在消费真知道具体成本的情况下,就可以清楚房价下降的空间和开发商利润大小。此时无论开发商怎么说市场如何困难或者所谓的利益代言人说价格不会有太大下降的时候,至少我们的消费者可以作出一个自己的判断,并且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作出相应的行为。如果一般均衡体系中存在消费者的集体理性,那么就可以形成一股共同的力量去对抗房地产市场的卖方势力,因为决定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最终走向在于消费者的集体行为而不是国家政策或者是开发商的片面之词,而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形成集体理性预期下的合理行为。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长期以来主要取决于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调控,在现阶段摸清开发商的具体实际成本是有必要的,加强房地产市场运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共享,向社会提供公开,权威和透明的信息,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和引导社会公众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避免盲目的投资和消费,这样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最终走向应该是供求平衡化,价格理性化,结构合理化以及行业规范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7 22:38:38
很好啊 ,深入分析我国房地产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8 19:24:06
实际上成本透明度应该很好摸清,
凡是建筑行业内人事都知道国家各个地方有相应的造价定额(其中有概算和预算定额)和工程造价信息(市场实际指导价),这些信息是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合同价款的重要依据.从中考虑到企业开发及其它管理费用(这些费用在报价中都考虑到的).
如果国家统计局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重新开始工作的话,无非就是个资源的严重浪费.其实在以上的信息平台内,分区分省委派专业人士,可以说在短短1月内就能解决这个成本造价透明度问题.
我们且看看国家统计局还需要花多长时间呢?

其实问题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的垄断(这点有大量的文章进行过探讨,主要有政府的垄断,各级政府及企业间的利益的冲突等);
2,市场的不成熟(纵观中国经济改革,短短几年和主管单位的不作为都是成因; 消费者的经济知识诸如羊群效应,盲从等等);
3,人口的城市化,人口迁移由农村向城市,小城市向大城市.(很重要的因素).
4,国人不敢于承担责任的心理问题(很多人自己不明白盲从了,却要找别人来谴责消气.在这点上任志强就是个例子. 地产企业需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并没有错,错的是在高层的管理. 很多时候理性消费者确实很无奈,他们需要房子,可是自己给政府限制了又不能造,只能吃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