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450 26
2005-10-07

  1978年前,中国占世界25%的人口,而只占全世界7%的土地,全世界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们认为,只要中国解决得了吃饭的问题,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1992年,中国的温饱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粮票。

  2003年,中国从温饱走向了健康饮食,肉蛋奶不是奢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进入百姓家庭。

  从1978到2004年,中国的实际增长率为9%,连续26年持续了高增长率,为世界所瞩目;

  日本曾经历过10年的10%的高增长,被称为世界的奇迹,但同中国的近三十年的增长率相比,不值一提。

  我的问题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何在?根本原因是什么?还能持续多久?

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注意,要实事求是。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0-7 19:52:00
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令人担忧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令人对增长的

可持续性感到担忧。固定资产投资在1997年占GDP的33.6%,2003年

占到了42.9%,事实上,这一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占了需求总增长的56

.7%。如果这种势头持续下去,到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占到GDP的一半以

上。历史上,只有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才出现过这种情形。

  出口增速挑战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

  中国出口的增长可以缓解投资对金融的压力。1997年中国的出口占GDP的

20.2%,2003年占到了29%。国外资金的流入使中国的金融系统保持了流

动性,尽管中国的国有银行系统存在较高的不良贷款率。

  然而,中国的出口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这使得中国的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

受到挑战。按照目前的速度,5年后中国每年的出口总额将达到6130亿元,成为

世界头号出口大国。尽管人们普遍预测,中国迟早会成为头号出口大国,但如果在这

么短时间内就成为现实,整个世界贸易体系还是会感到难以适应。

  如果不考虑出口的增长,那么只有靠引入外资来延续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但是

外资不大会流入需要高资本投入的基础设施部门,而主要会流向出口部门,因为出口

部门的投资回报要远远高于基础设施部门。况且,外国直接投资占国内投资的比例也

不可能太高。因此,试图依靠外资来延续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依靠外国借款来支持国内投资则相当危险,这将置中国于1998年金融危机前东南

亚国家所处的境地。总之,如果未来几年中国的出口增长无法保持现在的速度,那么

中国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将是不可持续的。

  促进消费是保持经济发展重要途径

  保持中国经济未来5年高速增长的唯一途径可能就是促进国内消费。消费占GD

P的比重20世纪80年代是64.7%,90年代是59%,2003年已下降到

53.8%。消费率下降的另一面是储蓄率的上升。家庭储蓄存款(这是中国财富积

累的主要形式)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63%,上升到2003年的83%

。如何降低居民储蓄率是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就一定程度而言,中国的储蓄率是周期性的。近年来的改革使不少人心理上失去

了工作的安全感,这促使他们增长储蓄水平。他们不得不攒钱以应付教育、医疗等大

额支出的需要。由于上面这些原因,未来几年中国的家庭储蓄率还将保持在一个较高

的水平。

  但是,中国的高储蓄率相当程度上也是由于结构性的原因。首先,中国尽管得益

于独生子女政策,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近年来,一些问题也开始抬

头。中国的劳动力占全部人口的比重25年前是42%,今天已上升到59%,因此

他们必须储蓄更多以应付退休后的生活。

  其次,中国的国有资本从竞争性产业的逐步退出,极大地激发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并不能完全保证退出方式的公平、公正。在一些地区,有

的国有企业被低价卖给了内部人,其结果是虽然造就了一批富裕阶层,但是没能形成

大众的购买力。

  目前,居民持有的财富大约是年GDP的140%,远低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3

00%至400%的水平。我认为,中国政府需要公平、公开地,并且以可控的方式

分配财富,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才能激发居民消费的需求。

唯其如此,中国经济才能保持稳定的、可持续的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7 20:50:00

第一、如果三十年的增长还不能说持续,那么世界上还有可以持续增长的国家吗?

第二、矛盾总是不断出现的,邓小平先生说的好,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中国的领导层已经意识到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现在正在实行,我不辩论实行得如何,因为只是浪费时间,要有时间的检验。

第三,中国的铁路、公路、衣食住行得到的改善虽然不尽人意,但总是发展的,而不是倒退,如果在这方面没有共识,那么免谈,如果其它国家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做到中国式的增长,那我也佩服,不过没有,一个也没有。

第四,美国连《京都议定书》都不敢加入,怎么样,还不是不发展,到伊拉克抢劫,怎么样?还不是没增长?长1%就高兴得不知道姓什么了。不好,不值得佩服。

请继续讨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8 09:33:00

至少从资本、劳动和土地三者的浅层看是简单地,当然深层原因没能耐说清楚。

改革前存在大量隐性失业,我老妈一说到生产队时,总是说“那时侯人没吃的、又懒,田里面的水稻稀稀疏鼠,杂草丛生,没人管理”。等到我下地劳动时,水稻已经高产了。其实到目前,农村劳动力还没有充分应用起来,一到冬天,农民没事做就寻找赌博之类的娱乐,80%的成年男子卷入。进入90年代后,劳动力基本上被广东收去了。当然,这是我们江西的典型,中原一带农村可能和江南差别很大。

土地不用说,农民有部分权利使用了。

资本,外资起了不小的作用。

三个量都大幅度增长,而且都是以前储备好似的,拉一下水闸就进来了。

就以后来看,只要劳动力储备量没有用完,中国经济增长理论上还可以高速,

如果劳动储备量完了,我怀疑照目前的状况中国只会有1%左右的增长率,低于美国的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8 10:00:00

三个量都大幅度增长,而且都是以前储备好似的,拉一下水闸就进来了

你让别的国家也拉一下儿水闸行不?拉三十年?试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8 11:12:00
以下是引用万岁大中华在2005-10-8 10:00:18的发言:

三个量都大幅度增长,而且都是以前储备好似的,拉一下水闸就进来了

你让别的国家也拉一下儿水闸行不?拉三十年?试试。

嘿嘿,你就别逗他们了。看看,印度吧,曾经比中国还强。可是现在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