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令人担忧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令人对增长的
可持续性感到担忧。固定资产投资在1997年占GDP的33.6%,2003年
占到了42.9%,事实上,这一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占了需求总增长的56
.7%。如果这种势头持续下去,到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占到GDP的一半以
上。历史上,只有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才出现过这种情形。
出口增速挑战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
中国出口的增长可以缓解投资对金融的压力。1997年中国的出口占GDP的
20.2%,2003年占到了29%。国外资金的流入使中国的金融系统保持了流
动性,尽管中国的国有银行系统存在较高的不良贷款率。
然而,中国的出口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这使得中国的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
受到挑战。按照目前的速度,5年后中国每年的出口总额将达到6130亿元,成为
世界头号出口大国。尽管人们普遍预测,中国迟早会成为头号出口大国,但如果在这
么短时间内就成为现实,整个世界贸易体系还是会感到难以适应。
如果不考虑出口的增长,那么只有靠引入外资来延续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但是
外资不大会流入需要高资本投入的基础设施部门,而主要会流向出口部门,因为出口
部门的投资回报要远远高于基础设施部门。况且,外国直接投资占国内投资的比例也
不可能太高。因此,试图依靠外资来延续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依靠外国借款来支持国内投资则相当危险,这将置中国于1998年金融危机前东南
亚国家所处的境地。总之,如果未来几年中国的出口增长无法保持现在的速度,那么
中国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将是不可持续的。
促进消费是保持经济发展重要途径
保持中国经济未来5年高速增长的唯一途径可能就是促进国内消费。消费占GD
P的比重20世纪80年代是64.7%,90年代是59%,2003年已下降到
53.8%。消费率下降的另一面是储蓄率的上升。家庭储蓄存款(这是中国财富积
累的主要形式)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63%,上升到2003年的83%
。如何降低居民储蓄率是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就一定程度而言,中国的储蓄率是周期性的。近年来的改革使不少人心理上失去
了工作的安全感,这促使他们增长储蓄水平。他们不得不攒钱以应付教育、医疗等大
额支出的需要。由于上面这些原因,未来几年中国的家庭储蓄率还将保持在一个较高
的水平。
但是,中国的高储蓄率相当程度上也是由于结构性的原因。首先,中国尽管得益
于独生子女政策,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近年来,一些问题也开始抬
头。中国的劳动力占全部人口的比重25年前是42%,今天已上升到59%,因此
他们必须储蓄更多以应付退休后的生活。
其次,中国的国有资本从竞争性产业的逐步退出,极大地激发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并不能完全保证退出方式的公平、公正。在一些地区,有
的国有企业被低价卖给了内部人,其结果是虽然造就了一批富裕阶层,但是没能形成
大众的购买力。
目前,居民持有的财富大约是年GDP的140%,远低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3
00%至400%的水平。我认为,中国政府需要公平、公开地,并且以可控的方式
分配财富,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才能激发居民消费的需求。
唯其如此,中国经济才能保持稳定的、可持续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