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官员为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热衷于招商引资,特别是在过去一年来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西部地区政府更是提出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向国家层面提出建立“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我不禁要问到:政府的热情方向与企业本身意向是一致的吗?产业转移是市场力量还是政府力量在推动?或是两者中哪个的作用更大?产业转移自有自身内在的经济机制,西部地区在目前状况下是否可以真的可以承接东部地区或国外的产业转移?我们所看到的招商引资是主要由于内在经济机制所致的?政府在这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如果政府只是在引导,“引导”到底能发挥多大的效用?
个人对于中国产业区域转移较为悲观。由于目前中国的经济模式是外向型的,很大一部分产品是要销往国外,即使不销往国外,比起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是更主要的销售地,这决定了西部地区作为产业布局地和生产地,必须要综合比较各种成本,包括更高的物流成本和地区优惠政策所引起的更低的生产要素成本,如土地、园区配套设施等。笔者没有做过物流成本和“政策成本”的比较分析,是止步于“物流成本”还是为“政策成本”所吸引不得而知。但是笔者了解到,以重庆长安汽车公司为例,目前该汽车的产地为重庆,销售地主要是东部地区,其物流成本较高的,出于市场的考虑,不得已又在南京设了一家工厂。因此,从长期来看,在外向型的经济模式情况下,必须要扩大西部地区的内需,才可以解决产业与销售地不一致的矛盾,当然扩大内需是“漫漫长路”,涉及到政府、企业、家庭三部门收入分配、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等问题。另外,从短期来看,政府还是“有为”的,重点要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与外界的交通联系,降低物流成本;再则,在生产要素方面可以考虑更加优惠的土地政策,也只能考虑土地政策,因为西部本身不具备资本的优势,而在劳动力方面,西部虽然拥有更多的劳动力(仅限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在区域范围内,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是产业布局决定了劳动力流向,而不是由于西部地区丰富的劳动力决定产业布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西部也并不具备劳动力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