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1
都会从哈尔滨上车。大包小包的“倒爷”们|图片来自网络
在哈尔滨站停车前,俄国胖大妈忙把我推进单间,然后示意我锁门。这之后,就听见门外纷乱吵杂的上车声。还有执着的在我们车厢外的拍门声,因为人家就是这个单间的。最后无可奈何之下,我爸爸开了锁,还一脸疑惑地谎问外面为什么锁门,人家也嘻嘻哈哈就过去了,到底是中国人们聊天,谁也不会让谁下不来台。
俄国胖大妈一脸无奈地冲我一笑,最后,我从两位新旅伴们的话里确定了自己的猜测。他们说胖大妈把他们两个一个往我们前面的车厢塞,另一个往我们后面的车厢塞,但人家是两口子,怎么能分开,打死不从,最后作罢。我的结论:这节车箱里只有我和爸爸不是到俄国做生意的,因为爸爸拿着摄影包还像从前的记者样,人家也看出来我们应该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旅客(找不到更好的用词)。所以人家千方百计地照顾我们。
真的,这东西你在一个行业干久了一眼就能分辨,好像我们在国外餐馆端盘子,一眼就知哪个家伙最后会赖小费。
这是旅行第一遭,我该骂她还是谢她呢?这个问题在车上一直困扰我,莫斯科到站的时候,我长叹一声,只是说了声拜拜。她微笑答礼。
2
早就听说苏联解体后我国倒爷们的神通广大和吃苦耐劳。果然,大包小包大麻袋,前呼后拥,门进不来就从窗户进。
说句题外话,中国方面为什么不在北京站就严格让行李过秤呢?使得自己同胞在边境被行李超重这种无法辩驳的理由罚款!小贩们真是受着两边的夹板气气。上车后,咱们中国人一水的脱掉外裤,自己从臀到腿的并不美丽的曲线穿过国境,在广大的西伯利亚各个停车站都秀两下,还是成群结队的秀。
印象最深的是回程时,临厢的一位哈尔滨中年男人,来我们车箱唠嗑时,被我们同车箱的两位去满洲里做服装生意的俄国女人“调戏”羞辱。俄国老娘们也是喝高了,扯着这中年男人秋裤的那个“洞”,笑着用俄语说:朋友,嘿,朋友,中国人就是这个样子,这确实不好看呀,你看这两位先生,多好(指我们)!我们这位同胞跟着呵呵的傻笑,然后用中文跟我们说,“俄国老娘们喝多了,让着点她们就好了”。
我震撼了,眼前这个穿着最大众的土篮色秋衣裤,没有任何肌肉迹象的前胸,在俄国女人的挑逗下更是缩成一团,呵呵的憨笑和中文的抱怨竟然同时从一张嘴里发出。很多以前的日本古装电影里,好像比较激动的武士主人公受到这种羞辱都会剖腹。俺是现代人,也是中国人,可我实在不愿承认在我这部电影里,中国人依旧是100年前那样的猥琐,充其量只是敢滑头的用中文骂骂,我这个旁观主人公该怎么办?
后来,我委婉的把这件事告诉了列车上的另一个秋衣女,女人说:别小看人家,那个男人家里老有钱了!
3
在回程的路上,我旅途中压抑已久的愤怒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宣泄处。忘介绍了,去的时候,上文提到的胖大妈就用为数不多的会的中文用手指着我们,“衣个,量个(一个两个)”,又指了指手上的收完的30元。别人说是床铺的费用,我们糊里糊涂的就跟风给了。在回程的路上,列车女乘务员依旧要所有中国人都缴纳一个30人民币或者100卢比的费用,因为去程时候整车都是中国人,所以看见大家都交,我和爸爸也就交了。忽听临厢的两个英国青年说没收他们的,我上去就质问她为什么不统一收,到底钱是什么,她支支吾吾的又改口说是纪念品的钱(旁边有人给翻译),我聂聂(俄语,意思是不)地把钱从她手里抢了回来。
车箱里骚动了,旁边的帮忙翻译的秋裤女说:其实他们就是揩油,你给他些破财免灾,小心到时候过海关时有麻烦。我也破釜沉舟,爱咋地咋地。秋裤男女们别扭的瞧着我们,怪我没事找事,跑这里装大头蒜。
4
上文中那两个俄国女人的,我们大家一直比较客气。说真的如果俄语当时能再好一些,我真愿意去问问这些同车的俄国人,到底这些矛盾的根源是什么?不过后来我觉得自己特傻,因为除了能练俄语外,得到的答案不会超出你看到的事实。
要承认,人家俄国东部边缘小城干倒买倒卖的小贩们的素质不是一般的高。人家进到车厢内,首先是换成柔软的外裤,然后把床单和被子整整齐齐的铺好,在桌子上垫上两层薄纸避免食品弄脏桌子。最可贵的是,她们万不得已要踩我们的床时,是把脚伸到我们外单的下层去。不像国内人坐火车心安理得的把脚伸到你的眼皮底下,你让他伸回去他还一脸诧异嫌你多事。
快到俄国边防时,我再次任性地索要中文版的报关单,并大声质问为什么临车厢的英国人不用填。列车乘务员让我弄得没办法,只好替我随便写了(都划了叉子,正好我们本来也没什么东西)。临车厢的一路弹吉他的俄国小伙子以为是语言问题,结结巴巴的用英文给我解释单子的内容。事后我才知道本来就是俄国只有英文的和俄文的报关单,而中国只有中文的和英文的报关单。不是人家的错。
5
最让我感慨的部分,是两国边防战士的对比写照。俄国的海关对于中国小商人就像《奥德赛》里的独眼巨人,每天随便捡一个俘虏来吃。出境过关的时候,就听说哪节车厢里的人被没理由的扣留,交钱才能提走行李。而中国人们就像心甘情愿的给那30元一样,也是破财消灾,自认倒霉。
俄国军人上车检查前,连俄国乘务员们都一个个心惊胆战的样子,有的铺地毯,有的擦玻璃。而他们的军人上车时也真是一个个一脸严肃,威风凛凛,本事认真,和你说话前一定先敬礼。他们大部分都只说俄语,只有很少人讲一点中文。
列车在边境检查,换轨道,折腾了7个多小时后,我们回到中国境内。当中国军人上车后,我们的秋衣裤男女们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而上车的检查军人也是满脸堆笑,亲切地用熟练的俄语和俄国乘务大妈聊着天。这些本都是好事,可当我爸发现她挂的证件照片是男人时,她笑笑说,临时借来用的。这时,当我听到她又用熟练的英文询问临车那两个英国人时,我又迷茫了。
这一趟西伯利亚的列车之旅,我不愿再次想起。转自:
http://young.ifeng.com/a/20161017/44470551_0.shtml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fumingxu 发表于 2016-10-23 17:56
1
都会从哈尔滨上车。大包小包的“倒爷”们|图片来自网络
在哈尔滨站停车前,俄国胖大妈忙把我推进单间, ...
谢谢楼主分享的资料不错了啊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