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公共经济学
5281 14
2009-07-07
今天看了新闻频道的《新闻会客厅》栏目,嘉宾是杭州市公车改革委员会主任,谈的目前杭州市公车改革试点问题。

前年我在一本经济学类书中看了一篇关于我国公车消费的文章,是复旦大学张军教授写的。里面提到我国每年在公车使用方面的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持的10%。让我目瞪口呆啊!我们的教育才投入多少呢!今天正好看到这个节目,就看了下来。

杭州的改革大概是这样的:

取消原来的公车,只保留小部分公车,对公务员实行补贴制,按行政级别分,最高级局级2600每个月,最低的科级300元每个月。另外,按单位补贴总额的10%拨单位用车补贴,用来补贴给超支的公务员。

目前看,好处是避免了公车私用现象,因为现在没有公车了。等于说是采取了“包干制”。给你钱,你自己解决用车问题。

目前的焦点主要有:这么高的补助合理吗?2600元每个月,什么概念呢?这么多钱用得了吗?这是不是变相发钱呢?另外,由于“包干”,会不会出现为了节约车费,而把原来到现场解决的事情用电话来解决呢?

嘉宾的回答,很多是用公务员的素质来保证的,说杭州的公务员作风建设不错,说一把手素质比较高等等言语。

不过,嘉宾说车贴是打在卡里的,实行累进。主持人问如果出现大量结余怎么办?嘉宾说肯定不能清零,如果清零可能出现故意浪费,既道德风险。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不难解决。因为,每一次消费都会有记录,只要执行力度大,我想应该不会出现大量浪费现象,而且因为是“包干制”,大部分人肯定会节约这个钱。这个钱在卡里累积。那么可以在改革实施一年后进行统计,看消费情况,然后对车贴进行调整。我想到时候肯定会发现这个2600用不了!

这里的问题是老百姓管不了这些。公务员群体在我国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在进行改革的时候,这些利益集团尽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导致最优决策不可能执行。

最近看完了美国经济学学者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里面主要是讲利益集团对经济的影响。一个国家利益集团越多,越强大,那么这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就将出现问题。作者用此解释了很多国家经济的发展。比如日本,德国,美国,英国,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日本和德国在二战后由于国内利益集团都被破坏了,这样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增长。而英国,由于长期的稳定,使得国内的利益集团存在于各个行业,导致了英国经济的低迷。

就我们国家来说,改革开放已经有30年了,这些年经济增长很快,但随着国内政治社会的稳定,也逐渐形成了大量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的形成必然会导致经济效率的降低。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似乎问题已经开始显现。银行可以随意的提高收费,油价可以随意的提高,国有垄断部门的工资一直增加,他们都已经成为了一个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活动,也在影响着政府决策,结果便是为了这些集团的利益,不顾社会整体的利益。

当然,这些问题我们解决不了,那怎么办,我们也加入某个利益集团吧,只有这样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8 09:07:35
公车是个表面现象,实质是制度问题。
    其实,级别高的领导在领了钱之后,还是在使用公车的;实际上,这是一个权力、收益向高级别权力集中的改革。实际上,就是收缩垄断力量。
    此外,公车的问题,还依赖于其他方面的制度改革;如果其他方面的改革不配套,现在的改革也只能起到短期的作用,长期会是无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8 21:18:07
制度是个大箩筐,什么问题都往里面装!
实际上想要制定个好的制度并不是很难,难得是你制定出来执行得了吗?
没有制约的权利是可怕的。利益集团凭借政治上的优势,制定利于自己的政策。要想改革,我想还是需要象朱镕基那样的人出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3 23:13:21
浙江搞这个东西没什么创新,几年前全国已“疯”了一阵,看了很多地方的作法,以前火的大庆算一个,其实最后基本上都没走下去。我的感觉是两种情况可以搞,一种是很穷的地方,搞起来书记都骑自行车上班,以前有个镇搞了,当然,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可能也腰折了!一种是很富的地方,大家就开私车上班,反正收入很高,也不在乎大大几百一千元的油钱。现在的浙江应该属于这类啦!希望他们能搞成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4 09:59:07
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讨论,大家不要感情用事。
    3楼的观点也很好;但是不要忘了朱镕基也是制度中人,依靠这样的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体制内的利益集团制定政策,是不会优先考虑集团外的人的利益的。
    对权力制衡是很重要的,但是这还需要制度,不能依靠人!
    3楼的观点的核心是依靠人治;而非法制、制度。这是很危险的,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解决不了长久的问题。实际上还是所谓的“清官情结”,这是不可靠的。
    制度即使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也要比其他方式要好(从普遍、平均的角度来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4 10:45:47
先说几点好的方面:1杜绝了公车私用的现象,连公车都没了,就谈不上私用了,原来有公车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没有上限,超过2600元的现象肯定不少,现在最多2600,再多也没了,至少把成本框在一定范围内了,可以做的量化。2由于人的利己行为,如果花不完就属于自己,那么公务员会尽力缩小成本。因而我反对清零的方式,原因楼主都讲的很清楚了——(道德风险)。
缺点是:1费用划分不明确。车费本来是属于行政公用经费,现在变相成为了福利补贴。会不会为公费私用开了先河,甚至起了示范带头作用呢,有待商榷。2公安部门、行政部门、农林水部门等等,每个部门用车情况不同,出车次数不同,是统一金额呢,还是分门别类呢。
我的意见是既然要改革,首先就是透明化。你说2600,没问题,但要说清楚是怎么算出来的,各项成本如何,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准确的资料来源。公式化、科学化、合理化、透明化。不能今天你说2600就2600,明天你说2800就2800了。多少不是问题,怎么来的才是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