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张元鹏,2007)中145-146页有关劳动的供给曲线的几何推导有几个地方问题,感觉前后矛盾。
根据工资率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可以知道,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完全相反的(书中145最后一端也明确说了)。但是在146页图下的分析中指出,“在工资率非常低的阶段,当工资上涨时,消费者会以更多的工作来替代闲暇,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会呈同方向变动,因此供给曲线斜率为正”。
我觉得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应该是不同方向变动的。理由是:工资上涨意味着闲暇的价格也上涨,那么消费者会选择减少对闲暇的消费。即工作时间会增加,收入也增加,这是替代效应。而收入的增加,使得消费者能够消费更多的商品,就也包括对闲暇的消费,即工作时间会减少,这是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是将工作时间增加,而收入效应是将工作时间减少。那么二者应该是呈不同方向的变化。最终工作时间的增加是因为,在工资率初始很低的情况下,工资上涨所带来的替代效应要大于收入效应,即增加的工作时间大于所减少的工作时间。
以上是我的理解,请各位看看哪里有错误,帮忙指出来,顺便也解释一下,为什么书上会这么说。
附带一个问题,书上说“劳动的供给曲线斜率为负,闲暇对此人而言则是为正常品”;那么当劳动的供给曲线斜率为正的时候,闲暇是正常品还是低档品,为什么。
谢谢各位大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