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显示在北上广,企业的平均寿命7~8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2.9年,所以你会发现门口的商店饭店今年又消失了不少。
北上广企业众多,但做久做强的企业却寥寥无几,“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倒闭”是真实写照
原因以下几点
1目光短浅,没有长远计划
他们会忽略对市场的分析和对产品的改进,很快就会落伍,失去了客户和消费者。
2:业务扩张,管理出现问题
许多企业职位的设立也不科学,非常随意。随着业务发展,企业应该对现有的组织构架进行调整,对各个部门进行重新规划,分析企业的发展会有怎样的人才需求,在生产、采购、销售等方面梳理人力资源,招聘合适的人才,去掉不必要的岗位,明确各部门职权,让企业各个部门紧紧相扣。
比如经商几十年的第一代商人年广九,他说,我就是换了三次老婆,其他什么也没变。最有趣的是,记者去采访他,说到他办公室谈谈,结果到他办公室一看,里面除了一张麻将桌,其他什么也没有。一般来说,办公室最起码得有台电脑、有张桌子或者有个秘书吧。他说:“没本事的人才用秘书,我都能自己干,秘书哪有我干得好啊?”记者问他怎么连办公室都没有,他说:“我们在打麻将的时候就把事情谈完了,不用办公室。”这样一位资深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近30年来,他就一直这么在麻将桌上谈生意。”对于年广九,芜湖市原市委书记金庭柏的评价是:“精明的个体户,蹩脚的企业家。”
3、好高骛远,不务正业
有些企业在本行业的地位还没有稳固,就想着要将企业做大,扩展别的业务。
比如上海健特保健品公司的前身巨人集团1992年,巨人集团决定盖一座38层的巨人大厦作为自己的办公大楼,当时盖一座38层的大厦大约需要2亿元,这对当时的巨人集团来说并非不能承受之重。但在1992年下半年,有领导建议史玉柱要为珠海争光,建全国第一高楼,于是38层最终大升级为72层,而盖72层的大厦预算陡增到12亿元,而当时史玉柱手头仅有2亿元。
令无数人惊奇的是,巨人大厦从1994年2月破土动工到1996年7月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等到巨人集团出问题,需要资金的时候,史玉柱才发觉民企业从银行贷款很困难。
4、凡事亲为,不愿授权
5、过度重视成本,斤斤计较
有些企业主的成本意识过于强烈,斤斤计较,固步自封,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比如说,有些老板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对员工要求苛刻,待遇低,这虽然降低了成本,可是员工的积极性不足,产生的效益却还不如两个人创造的。还有些老板为了利益,压榨供应商,导致行业口碑恶化,这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