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19 6
2016-10-27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6年第41期 出版日期 2016年10月24日
总需求持续下降,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中就会集聚越来越大的风险
文 | 石磊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最主要的困扰都是“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这个词在2005年后常被拿出来争论,实际上,它的实质在这十余年中已转换多次。
  即便现在,国外的流动性过剩与国内的流动性过剩意义并不完全一样:一个是央行推动的流动性过剩,表现是基础利率极低甚至为负;一个是金融体系推动的流动性过剩,表现是信用扩张过快,资金泛滥,追逐资产,堆积泡沫。二者在资产市场的表现形似而神异,但对于货币政策的意义是大不相同的。
  为了避免陷入概念性争论,我还是用框架把问题解剖开来,“总需求-资产-资本框架”是一个较清楚的分层框架。
  第一个层次是总需求。库存周期是总需求最显著的周期性表现,是以库存波动为表征的短周期,这其中又掺杂了货币信贷与宏观调控对总需求的正负反馈。
  第二个层次是资产市场。资产市场有两个重要周期:企业部门主导的产能投资周期,每个周期大概为15-20年;居民部门主导的房地产投资,其周期与人口周期密切相关,从西方成熟市场看,房地产周期约长达20年。总需求周期与资产周期互相影响:持续的强需求会驱动更高的产能投资,前期产能投资不足,当下的产出供给面临不足,就要通过价格上涨来抑制需求;房地产短周期因受到流动性与政策调控影响很多,几乎总是与库存周期和流动性周期同步波动。
  第三个层次是资本市场(金融体系)。它通过给各类资产定价而引导资源跨期配置,通过不同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把宏观流动性转化为股权或债权,把资源交给资产市场形成资产和产出。资本市场既能反映总需求和资产市场的周期变化,又能影响前两个层次的变化;货币政策也是通过资本市场间接调控总需求和资产市场的。在这个层次中,债务周期对总需求和投资周期的影响最大、最持久,一个周期可横跨20年。
  当前市场热议的“全球央行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何越来越失效”,从以上三个层次看一目了然:央行能凭空印出巨额货币,但货币政策能影响的只是第三层次中的宏观流动性。
  面对经济的下滑,调控者希望稳定眼前的产出和就业,央行实施刺激借贷的宽松货币政策,在资本市场上形成了推动杠杆增加的趋势。若未来的收入回升,前期的借贷能被正常偿还,借贷缓冲了总需求周期的冲击;若未来收入长期下降,起初还可靠央行降息来弥补收入的不足,若收入下降持续超过了降息弥补,透支未来形成的杠杆必然造成违约,这样的借贷拖延并加剧了总需求周期的冲击。
  在总需求不足、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决策主体市场化的环境中,货币政策放松更多只是停留在资本市场层面的估值效应,是债务与权益估值的跷跷板,杠杆率提升,但资产扩张速度较低。
  对于结构分化的市场主体,则货币政策放松会体现为不同融资优势间的套利,大家竞相争做金融类业务,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冲动会持续较高,最初产能的扩张会放缓得较慢;而不断扩张的资产负债表,会使得资本与资产市场都易形成泡沫。在中国,企业部门的高负债率体现为民企的负债率下降,而国企的负债率快速上升。这样市场结构性特点,恰逢总需求趋势性下降,就形成了资产市场调整速度慢、资本市场还在扩张的扭曲局面。一旦总需求下降持续较长时间,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中就会集聚越来越大的风险。
  货币政策不能与长期趋势对抗,货币政策一旦脱离长期趋势,那么即使货币政策走到尽头,央行也只能影响资本市场中的相对估值和相对比率,而对总需求和产出的影响会越来越小。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还阻碍了资产市场的产能出清,流动性堆积引发市场波动性停滞与爆发轮动,直到资产负债表弹性消失。或许,央行最惧怕的流动性陷阱,正是惧怕本身引致的资产负债表缺乏弹性造成的。当我们身处一个总需求的长期拐点,或许货币政策也应有更长期的展望与适应,绝不应该仅仅盯着产出、就业、通胀。货币政策从理论到框架都需要一场革命,而案例正在当下上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0-27 19:45:37
Thank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0-27 23:08:06
good rea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0-28 08:41:43
货币政策要多久才能有效,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0-28 08:42:40
有道理,为什么总想着对抗呢,我大国显示地位?前面吃的太饱太快,撑着了,你还在刺激饮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0-28 08:48:28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