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inese.wsj.com/gb/20090708/ecb143256.asp?camp=china
随
着人民币4万亿元刺激方案开始发挥作用,中国政府对于更长期政策挑战的讨论似乎正在升温。这些挑战包括银行信贷失控、通货膨胀风险升温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等。
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将很快加息,而且政府更不会改变旨在应对全球经济滑坡影响的经济扩张政策。但有迹象表明决策者可能对这些政策进行调整,以确保近期经济增长加快的势头能够持续。
在7月1日刊载于《中国金融》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研究局局长张建华称,下一阶段在总体上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需要在适当时机对货币政策进行适度微调。
如何调整存在很大风险。如果政府在对投入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大量资金加强监管方面行动迟缓,可能令坏帐不断攀升,从而拖累银行并加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经济中的过剩资金还可能导致未来出现通货膨胀问题。
但如果对迅猛增长的银行信贷干预得过早或力度过大,又会扼杀经济复苏的萌芽,给今年的“保8”目标带来风险。中国的经济复苏正帮助亚洲经济走出泥沼。
在央行上周四的例行市场操作中,央票发行利率意外上升,说明一些调整可能正在酝酿中。票据发行是中国央行控制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也是判断市场利率走向的一个指引。
上周四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发行的3个月期央票收益率升至1.0279%,而过去6个月的每次操作都保持在0.9650%。
市场将密切关注本周四的下一次央票发行。
ING Financial Markets Research的经济学家库顿(Tim Condon)周一在一份报告中称,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央行启动适应性货币政策退出策略的信号,预计央行将通过小幅提高短期市场利率和增加票据发行来进一步紧缩银根。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认为决策者会采取加息或抑制信贷这样的强硬政策工具。在上一次2007年末到2008年的通货膨胀周期中,中国政府曾采取这些措施来控制信贷。ING预计,中国最早将在2010年第一季度进行首轮加息,而美林(Merrill Lynch)的预期则是2010年年底。
央行更可能的做法是通过窗口指导来引导商业银行向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和农业等行业放贷。
这种做法的重要性在于,目前为止银行贷款多数提供给了承建政府刺激方案中基础设施项目的大型国有企业。经济学家称,微调不能仅限于控制放贷规模,还必须让私营领域也能获得资金,这样它们就可以在公共投资逐步减弱时继续推动经济增长。
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管理人士6月份向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表示,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已经向商业银行下发了内部指导文件,要求加强对贷款的监管,以防企业客户进行套利以及从票据融资中获利,防止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等领域。
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尚不明显。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为连续第四个月下降,并且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出现连续第六个月下降。
但主要的通货膨胀指标往往会滞后于货币政策的调整。一些经济学家预计,CPI将在接近年底时开始上升。5月份中国城镇房价降幅连续第二个月收窄,住房销量增加,表明中国地产市场正在从严重低迷中回暖。上证综合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70%。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经济学家唐建伟称,过剩的流动性令资本和地产市场快速升温。他还表示,全球通货膨胀风险也在上升。
1-5月份,中国银行系统新增人民币贷款5.84万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五分之一左右,并超过了去年全年人民币4.91万亿元的水平。国内媒体报导称,6月份一个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就超过了1万亿元。官方数据将于下周公布。
张建华在他的文章中对银行业不良资产攀升和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发出了警告。
中国央行顾问樊纲上周五表示,全球各国政府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各央行应在必要时收回流动性。
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中国经济较第一季度的低迷状态有所改观。第一季度GDP较上年增幅降至6.1%,为数年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央行研究局预计,第二季度GDP较上年同期增长7.5%,第三和第四季度将分别增长8%和9%。
中国国家统计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定于7月16日公布第二季度GDP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