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有同学对这种方法抱持不安与怀疑,比如:
“Rina:正在写第一篇,框架抄的别人的,对自己好无语。”
就像“天下文章一大抄”一样,托马斯·艾略特也曾说过,“优秀的作家借,伟大的作家偷”。不过,所谓“抄”与“偷”,指的是从其他文章的主旨、想法、节奏、范式结构中获得灵感,是模仿学术写作的惯例,而非抄袭内容。比如说,本专业的学术论文,摘要多少字,怎么写?理论部分要怎么说?数据该怎么展示?结果如何分析和报告?……不论你做的是什么研究,不管你写的是哪一类的文章,都可以找到前人写过好文章进行借鉴与模仿,这可能是写作提高最快的方法。
如果不知道怎么去做,那就应该去看别人怎么做,先弄清楚应该是什么样的,知道规则、范式,知道方法、基本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谈创新,才能够有所创新。
这里还有一些学术论文的写作箴言。只有久经磨砺才能打造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River:定主题——明框架——填材料——多修改。
我不是黄蓉:逻辑清晰,不要写废话,关键是要有创新点。
匿名用户:理出大纲,选出数据,作图表,找文字模板,套路,改。
匿名用户:总觉得无从下手,总觉得结果不好就没法写,思路是记下写出来的,一气呵成对于初次写是有困难的,还是要循序渐进,文章慢慢就写完了,第一次也是经历了难产啊!
海纳百川:首先确定一个大体框架,之后顺着框架写的时候再横向发展发展,最后总结大概就差不多了吧。
柳小琪:不想当厨师的研究生不是好裁缝!写文章不就是厨师做饭吗?你做饭你要做什么饭。为什么做这饭,是吃饭的喜欢才做呗,这不就是前言吗?做这些菜为需要啥食材,在哪儿买的?怎么做的火候多大,先煮还是先炒,这不就是材料与方法吗。回头总结一下做出来的这些菜,哪个是可口的哪道是富豪蛋白质,哪道富含高热量,吃了有什么营养价值,不就是结果与讨论吗?给哪儿投,就是你的菜是给哪家做。她家喜欢用什么菜碟装,你就用什么菜碟装。就是了呗。说白了这做菜关键是在于你的本事在于你的实力。
卢小S:我发的文章少,写过三个课题,觉得应该两者是相同的,讲讲经历:目前中了两个,还有一个没申报,从想写到最后写出来需要花一段时间,但实际上动手写到最后停笔时间不长,记得第一次花了将近一周时间,第二次花了5天,第三次不到5天。当然一个好的想法需要你的很多努力,我指的是从脑子里有一个想法,到实际去写,到发现需要查找相关内容,再继续写,再查,再修改,最后写完,这个过程不长。我举自己的例子,就想告诉大家要勇敢点,别畏手畏脚,不敢去落笔,觉得好多东西,好多不懂的,吓得自己不敢去写。你有了想法,接下来的事就是写,写不好还写不坏吗!无论好坏,写出来,然后你再看下自己写的东西,除了能有发现不妥的地方可以让自己去改正,还能给自己一个思路写下去!不要要求写出来就完美,不可能!想写出来东西吗,那你就实际行动上做一个勇敢的人,去落笔吧。
Step 4 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
对于论文各章节部分的写作要求,你可能还有些迷茫,我们在这里大致梳理一下——
1)题目。论文不能“无题”。题目一般20字左右,不超过30字。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警叹号和问号。
2)引言。是引人入胜之言。要写出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简练。
3)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全文,常放篇首。要让读者看了摘要就像看到了全文的缩影,或者看了摘要就想继续看全文的冲动。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 ,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4)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 ,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处理方法等。
5)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叙。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不是报流水帐。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
6)讨论。是论文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要对研究或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着重明自己的观点而不要重复叙述研究过成、内容或实验结果。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7)结语或结论。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文字简洁,可逐条写出。
8)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既有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科学道德问题。如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本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与观点。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Step 5 把论文给导师看是一种很必要的体验
如果你实在遇到了攻不破的写作瓶颈,别忘了还有那个最重要的人——导师。
叶子:难道大家都没有导师吗?
匿名用户:让亲爱的导师改上几十遍就好了~
暮色合:硬是逼出来的,然后导师改了一下!感觉一个天一个地!
匿名用户:导师意见太重要了!论文狗第一篇表示写的文献综述,从看文献到写出来接近俩月……自己都被自己的拖延症蠢哭了……然后从刚开始的惨不忍睹,历经导师负责任的改了八九遍过后,终于投出……虽然首投被拒,然而我却练就了一颗强大的心脏……
当然,要做好被导师骂的准备。不过骂完还是会帮你修改的,所以要耐心且诚恳,不要顶撞或钻牛角尖。
关于写论文遇到的问题,我们还发现了如下这种情况:
铃铛:写文献综述呢,400多个字写了一个月,开学回来了,综述还是400多个字
永远有多远:我还差4000字论文集就终稿。结果过了2个多月,还是差4000字。
的确有不少同学反映,写论文时总能发现电脑里有一些需要清理的照片,电影电视动漫的补番之旅也有些想提上议事日程,扫雷和蜘蛛纸牌的魅力更是炫目。这些都极大影响着我们的思路以及论文进度。笔者也是如此,写论文前一定要手动制作一份音乐播放列表,俗称“论文BGM”,然而每次光是选曲就能花费半个多小时……
你说自己不会写论文?这可能只是强迫症+拖延症在作祟吧。让下面这些犀利的群众来治治你:
静:等老师催的时候就会了。
胡铁花:没关系,deadline来的时候你就知道怎么下手了。
孟建宁:同意楼上,deadline是关键~~ps:论文和人体结构是一样一样的,骨架都一样,血肉自己造。
冯路达:论文是啥?好玩儿吗?会不会忍不住熬夜玩儿个通宵?
匿名用户:用点润滑剂。
讲真,最后两位同学,你们是不要搞事情哦?
Step 6 其他的话
最后还需要提醒大家,在进行整个学术论文写作之前,一定要有端正积极的态度。认真想想,自己为什么写这篇论文?是为了毕业证、学位证、奖学金、一个好的工作?还是仅仅为写而写。你的这篇文章将要说明什么问题?论文里有自己的思想吗,哪怕只是一点点?论文终归是自己的东西,是你无数次实验、调查,翻烂数卷文献纸边后,真正属于自己的智慧结晶。无论是从论文的整体思路框架,内容和格式上都要尽量去追求完美。
提出自己的命题,着手开始做研究,一旦确定了一个研究领域,就要坚持做下去,不能只写一两篇文章就了事。在第一篇文章写完之后,还要根据思路进一步深化,或换个角度去看问题,继续往下做。坚持研究了很长时间之后,就能够对这个领域有更深的认识。所谓专家,就是在某个领域比别人知道多一些,比别人坚持久一些,比别人研究更深一些。
再说一些更长远的话。如果投稿收到了回复,也要根据编辑和审稿人的意见,逐条逐句的解决。要充分尊重这些意见,修改完后,写一封回复信,诚诚恳恳,尽可能选择详细的解释清楚审稿人提出的所有问题以及在文中进行的相应修改。有时作者自己局处一隅,被审稿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立论和观点中的问题。这时不如认真思考意见的实质,调整思路,反复推敲,决定取舍。既不固执己见,也不曲意迎合,抱着探讨真理的态度相互交流。这也是学识和修养的水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