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4903 28
2009-07-09
中国上月一个月内连续两次上调成品油价后,有舆论质疑国内油价“虚高”,并指责中国油价已高于美国。在舆论指责国内油价虚高的评论见诸报端后,中石化方面果然沉不住气了,派出一位所谓的专家拿裸油价进行比较,试图证明中国的裸油价低于美国的裸油价,不过显然,这位代表着中石化立场的专家是欲盖弥彰,起到的作用适得其反。
  因为即便按照该专家所说的“7月6日中国90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为7543.67元/吨,其中包含了增值税1096.09元/吨、消费税1388元/吨、城建等税收248.409元/吨,税占比为36.22%。最终,不含税的国内汽油价格为3.47元/升,比美国低13.03%”,但这样的比较,显然没有考虑美国汽油征税中各州的消费税、销售税等税种的影响,隐掉这部分税收进行比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而且,即使考虑到美国各州的消费税与销售税各自不同的因素,不予计入其中,中国的裸油价在如此背景之下低于美国的裸油价,但中石化专家有没有考虑过,中国的国民收入与美国的国民收入相差多少?如果按照专家的预测,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标准来计算,而美国的人均GDP按照IMF2005年的统计为42000美元,那么,中国国民的人均GDP还不够美国的十分之一。
  让国民人均收入不足美国十分之一的中国去与美国比较裸油价的高低,这不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吗?而且,一件如此可笑的事情,还被中石化的专家非常严肃地谈论,这就更可笑了。
  诚然,中国的汽油税征收得过多,也比美国高,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但现行的油价已经建立起与国际成品油价联动的机制,这意味着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油价只升不降的趋势已然确立,即使如此中石化与中石油还在嚷嚷着自己巨亏,那么就要从中找找原因了。
  中石化中石油巨亏的根本原因,固然有以往成品油定价未与国际接轨的因素,但两大巨头也不得不承认,虽然石油双雄在世界500强的排名中名列前茅,但这其中更多的因素并不是企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而是垄断收益以及几乎每年都有的国家巨额补贴。
  中石化专家在比较中美两国的裸油价格时,为何不比较一下中石化的海外竞争力?为何不透露一下中石化的海外收购收益是多少?海外竞争处处不利,只能依靠着向国家要政策来获得收益上的平衡,这本身就是低能的表现。
    据这位专家称,中国不含税的油价不仅没有超越美国,而且低于美国,并以7月6日的数据为证。
  其实,中国油价超越美国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事,近两年来中国油价基本上一直高于美国油价。今天我们对比中美油价,该对比什么,不该对比什么,必须有个规范。
  对比中美之间的油价本身就意义有限。中美之间的国策不同。美国长期实行的是“低油价,低税赋”政策,这实际上是一种鼓励汽车消费、浪费能源资源的政策。但我们提倡建设的是节约型社会,实行的是高税赋政策。
  中美之间的汽车历史和生活方式不同。美国进入汽车社会显然要比中国的时间长许多,美国是一个“汽车国度”,这注定了美国必须坚持低油价政策,这是一个政治选择,否则选民不答应。最后,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也高于美国。总之,中美油价不同是由于背景不同、政策差异形成的,不具有可比性。
  中美成品油要对比什么呢?应该从成品油的成本、石油企业的利润、市场化程度以及与国际油价的接轨等方面来对比,这样才能对中国成品油价格的合理性有所认识,进而推动成品油价格继续深化改革。
  从成本角度看,中国成品油不仅加工成本高于美国,而且运输及销售环节成本均高于美国。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零售和输送环节成本一般占零售价格的12%左右,而中国零售和输送环节一般会占到零售价格的20%左右。高成本是什么原因形成的?石油巨头们和监管部门有必要向公众交代清楚。因为这是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关键。
  从石油企业的利润、市场化程度来观察,中国石油公司拿到的钱必然多于美国石油公司,这是市场垄断造成的。石油巨头究竟利用垄断优势拿走多少利润,不该是一笔糊涂账,应该让公众(股东)清楚底细。而且,我们说油价在与国际市场油价接轨,但事实上却是多跟涨少跟跌。这种不合理不仅需要有关方面明确解释,更需要及时改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9 20:56:30
这是中国国情,你我学经济学的没有办法理论。行业处在一个垄断地位,如果没有垄断利润的获得,那就不叫垄断。


此下为以上主题内容!

中国上月一个月内连续两次上调成品油价后,有舆论质疑国内油价“虚高”,并指责中国油价已高于美国。在舆论指责国内油价虚高的评论见诸报端后,中石化方面果然沉不住气了,派出一位所谓的专家拿裸油价进行比较,试图证明中国的裸油价低于美国的裸油价,不过显然,这位代表着中石化立场的专家是欲盖弥彰,起到的作用适得其反。
  因为即便按照该专家所说的“7月6日中国90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为7543.67元/吨,其中包含了增值税1096.09元/吨、消费税1388元/吨、城建等税收248.409元/吨,税占比为36.22%。最终,不含税的国内汽油价格为3.47元/升,比美国低13.03%”,但这样的比较,显然没有考虑美国汽油征税中各州的消费税、销售税等税种的影响,隐掉这部分税收进行比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而且,即使考虑到美国各州的消费税与销售税各自不同的因素,不予计入其中,中国的裸油价在如此背景之下低于美国的裸油价,但中石化专家有没有考虑过,中国的国民收入与美国的国民收入相差多少?如果按照专家的预测,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标准来计算,而美国的人均GDP按照IMF2005年的统计为42000美元,那么,中国国民的人均GDP还不够美国的十分之一。
  让国民人均收入不足美国十分之一的中国去与美国比较裸油价的高低,这不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吗?而且,一件如此可笑的事情,还被中石化的专家非常严肃地谈论,这就更可笑了。
  诚然,中国的汽油税征收得过多,也比美国高,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但现行的油价已经建立起与国际成品油价联动的机制,这意味着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油价只升不降的趋势已然确立,即使如此中石化与中石油还在嚷嚷着自己巨亏,那么就要从中找找原因了。
  中石化中石油巨亏的根本原因,固然有以往成品油定价未与国际接轨的因素,但两大巨头也不得不承认,虽然石油双雄在世界500强的排名中名列前茅,但这其中更多的因素并不是企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而是垄断收益以及几乎每年都有的国家巨额补贴。
  中石化专家在比较中美两国的裸油价格时,为何不比较一下中石化的海外竞争力?为何不透露一下中石化的海外收购收益是多少?海外竞争处处不利,只能依靠着向国家要政策来获得收益上的平衡,这本身就是低能的表现。
    据这位专家称,中国不含税的油价不仅没有超越美国,而且低于美国,并以7月6日的数据为证。
  其实,中国油价超越美国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事,近两年来中国油价基本上一直高于美国油价。今天我们对比中美油价,该对比什么,不该对比什么,必须有个规范。
  对比中美之间的油价本身就意义有限。中美之间的国策不同。美国长期实行的是“低油价,低税赋”政策,这实际上是一种鼓励汽车消费、浪费能源资源的政策。但我们提倡建设的是节约型社会,实行的是高税赋政策。
  中美之间的汽车历史和生活方式不同。美国进入汽车社会显然要比中国的时间长许多,美国是一个“汽车国度”,这注定了美国必须坚持低油价政策,这是一个政治选择,否则选民不答应。最后,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也高于美国。总之,中美油价不同是由于背景不同、政策差异形成的,不具有可比性。
  中美成品油要对比什么呢?应该从成品油的成本、石油企业的利润、市场化程度以及与国际油价的接轨等方面来对比,这样才能对中国成品油价格的合理性有所认识,进而推动成品油价格继续深化改革。
  从成本角度看,中国成品油不仅加工成本高于美国,而且运输及销售环节成本均高于美国。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零售和输送环节成本一般占零售价格的12%左右,而中国零售和输送环节一般会占到零售价格的20%左右。高成本是什么原因形成的?石油巨头们和监管部门有必要向公众交代清楚。因为这是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关键。
  从石油企业的利润、市场化程度来观察,中国石油公司拿到的钱必然多于美国石油公司,这是市场垄断造成的。石油巨头究竟利用垄断优势拿走多少利润,不该是一笔糊涂账,应该让公众(股东)清楚底细。而且,我们说油价在与国际市场油价接轨,但事实上却是多跟涨少跟跌。这种不合理不仅需要有关方面明确解释,更需要及时改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14:47:28
国法家规都是他家说的算,想啥市长啥事长,有啥办法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18:05:24
大家可别用经济学去分析看待中国的经济现象,那些专家分析中国经济现象是这样分析的——先把自己脑袋里面的中国国情,或者说受国内国情熏陶的惯性思维——套进去,然后再看看经济学原理上面,哪些是可以扯上关系的——出来的东西只要套上一句“中国特色”——就完事了,就跟你政府出了什么事情,只要说上句“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管是什么事情,民众都会原谅。
中石化这样的集团通过政治权利获得的垄断地位,就像是老妈给儿子开了条路,那总得保证儿子的路一直畅通下去,国际油价的上上下下,可国内油价,记得砖家说的是什么“国内油价很滞后”,于是乎,国际油价涨,国内跟着涨,国际油价跌,国内没反应,国际又涨,国内再跟着涨,于是乎,砖家赞扬“国内油价正在逐步与国际油价接轨”。

关键的一点还是国内出来的饭垄断法,连自己的企业都说不过去,你还好意思去反垄断别人?
要分清楚,像微软是同过市场形成垄断,跟国内通过政治形成垄断,那完全是两码事。

政府有限价,利弊难分,现在的趋势是,在以“健全市场经济”衡量下,限价措施正在失去了他原有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7 12:42:05
这就是垄断的弊端,虽然价格已经适当放开,但缺少竞争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08:49:22
精辟!!说的太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