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公共经济学
5555 13
2009-07-09
彭怀真:“省管县”改革须慎行


       山东省今年将在全省选择20个县(市)进行省管县(市)改革试点,条件成熟后在全省逐步推开。甘肃省近日也传出消息,将省直管县试点范围扩大到25个县。“省管县”试点正在各地提速。
  如何看待“省管县”的试点进展?“省管县”是否到了全面推开的时候?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怀真教授近日到四川、宁夏、江西和广东等10个城市调研,了解“省管县”改革的实际效果。近日他在接受经济观察网专访时表示:“财政省管以后,行政仍由市管,一些地方出现了人权、财权与事权管理上的不一致,容易产生摩擦。”
  因此,彭怀真建议,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适当划小省级设置,提高行政效率,减政放权,为更有活力的省级政区做出示范。
  经济观察网:“省管县”是对“市管县”制度框架的一种颠覆?
  彭怀真:从1982年算起,“市管县”体制已经实际运行27年,基本上与改革开放30年同步,形成了完整配套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有些县已经成为地级市的利益共同体,处在一个良性发展的过程中。现在要剥离开来,实行“省管县”,等于对地级市“断筋取肋”。因此,“省管县”改革涉及到省、市、县三级重新划分财权,取决于中央与各省之间已施行14年的分税制如何调整。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更为务实的做法是完善现有“市管县”体制,规范各行政层级的事权。
  经济观察网:“省管县”目前在全国普遍推开是否具备条件?
  彭怀真:最近几年,一些学者提出“省管县”改革,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相继提出“省管县”改革议案。中央在2004年以后的农村改革发展文件中,逐步采纳了这些建议。但我在调研中注意到,受现行体制的刚性约束,“省管县”改革事实上是一把双刃剑。我的看法是,在“省管”还是“市管”上变来变去是一种折腾,政策摇摆的结果可能会劳民伤财。
  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一些省把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直管范围,无形中架空了地级市。作为应对策略,深圳龙岗、宝安,广州增城、花都,汕头潮阳、澄海等县(市),无一例外地都改为市辖区。顺德、南海这两个全国百强县,也被收归为佛山的市辖区。我认为,这样做实际上破坏了合理的县域经济结构,导致弱县更弱,加剧了县域经济的两极分化。还有一些获得直管的县,建设热潮空前高涨,“遍地开花”的无序建设越来越严重,形成了新的地方壁垒。所以,我认为目前“省管县”改革还不具备在全国普遍推开的条件。
  经济观察网:请你评价下目前“省管县”试点的进展情况?
  彭怀真:到目前为止,除了海南、浙江两省外,“省管县”改革在其他省都存在操作层面的问题。海南省共有两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4个县和6个民族自治县,市、县在行政和财政上由省里直接管理更为便利。浙江省也是省小县少,只有58个县(市),其中的80%又集中于杭州周边200公里范围内。更重要的是
  从1953年开始,浙江省一直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尽管如此,浙江省的杭州和宁波两市仍在实行“市管县”体制。
  需要指出的是,海南、浙江两省的做法,放在其他省基本无法复制,紧迫性和必要性也不尽相同。以江苏省为例,无锡、苏州等地级市的发展势头,更多地源于所辖经济强县的支撑作用。通过优势互补、设施共建和资源共享,市与县之间的整体发展已经实现了有序互动、集约高效。我了解到,江苏省13个地级市都需要县域经济的动力支持,需要周边县域的空间资源,需要市与县协调统一的政策环境。如不切实际地实行“省管县”改革,地级市发展的动力、空间和政策供给必然大大减少,发展势头就会受到抑制,不利于接轨世界城市体系。
  经济观察网:你认为下一步如何推进“省管县”?
  彭怀真:我认为,可行的操作决定着“省管县”改革的成败。吉林省实行“省管县”后,省直管单位由原来的9个市(州)增加到43个市(州)、县,就出现了省管得着但看不见,而地级市看得见又管不着的问题。由此可见,要想在全国普遍实行“省管县”改革,前提是缩小省辖范围。但问题在于,除港澳台外,我国目前有31个省级设置,按每个省管30个县的理想化设计,把省级设置扩大到60个左右是很不现实的。民政部做过很多年调整省级设置的内部研究,时至今日也未正式推出。
  因此,“省管县”改革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在推行过程中正在出现法律规范、经济利益、行政管理和城乡关系等方面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我在调研中了解到,四川、河北两省分别辖138个县(市),其他大省平均辖89个县(市)。对于这些省来说,管理半径很难覆盖到全省的每一个县,权力有效监督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在安徽,以阜阳为中心的皖北地区,先后有18名现任和原任县委书记因腐败被查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县委书记的权力监督缺失。因此,我认为“省管县”改革需要集思广益,权衡全局,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尤其是尊重并吸收地级市的建议。应当在细节上全面考虑,统筹兼领,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区别对待。来源:经济观察报
单选投票, 共有 15 人参与投票

投票已经结束

53.33% (8)

46.67% (7)

您需要登录之后方能进行投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10 13:16:5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18:14:14
根基不变,枝梢何用?树欲动,风却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09:28:00
感觉应该慎重,毕竟,这样的财政体制从前没有尝试过,国外的经验也比较少,如果改革失误,代来的损失会很大。体制方面的,财富方面的,都会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3 09:50:07
4楼的观点是值得讨论的,可以说中国从秦代到清代都是所谓的省管县,并没有“市级”财政。只是说历史环境改变了很多。一定要多加研究才可以。

广义来说,现在的很多改革是在走向现代市场经济,但是很多改革也是在(改变一下形式)恢复传统:民国的市场经济、历史上的市场经济(赵冈有相关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10:31:04
省管县,应该大力推行。从行政体系上讲,减少一环,能大幅减少“交易成本”和“雁过拨毛”的现象,也能避免市与县争夺资源的情况。我老家就是省管县的最大受益者,以前,市里不光抢经济资源,也抢教育资源,好东东全集中到他那儿,就好比沙漠里的绿洲,不值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