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psf 发表于 2009-7-8 10:34
《微观经济学》(张元鹏,2007)中145-146页有关劳动的供给曲线的几何推导有几个地方问题,感觉前后矛盾。
根据工资率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可以知道,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完全相反的(书中145最后一端也明确说了)。但是在146页图下的分析中指出,“在工资率非常低的阶段,当工资上涨时,消费者会以更多的工作来替代闲暇,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会呈同方向变动,因此供给曲线斜率为正”。
我觉得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应该是不同方向变动的。理由是:工资上涨意味着闲暇的价格也上涨,那么消费者会选择减少对闲暇的消费。即工作时间会增加,收入也增加,这是替代效应。而收入的增加,使得消费者能够消费更多的商品,就也包括对闲暇的消费,即工作时间会减少,这是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是将工作时间增加,而收入效应是将工作时间减少。那么二者应该是呈不同方向的变化。最终工作时间的增加是因为,在工资率初始很低的情况下,工资上涨所带来的替代效应要大于收入效应,即增加的工作时间大于所减少的工作时间。
以上是我的理解,请各位看看哪里有错误,帮忙指出来,顺便也解释一下,为什么书上会这么说。
附带一个问题,书上说“劳动的供给曲线斜率为负,闲暇对此人而言则是为正常品”;那么当劳动的供给曲线斜率为正的时候,闲暇是正常品还是低档品,为什么。
谢谢各位大虾
hawkll5780 发表于 2009-7-8 23:51
楼主 还是别看那个人的书了 看高老的书吧
进正题. 简述如下:
收入效应:工资上涨表示闲暇这个商品的价格上升!对于普通商品而言,价格上升意味着消费者实际收入下降,而闲暇的价格上升恰恰是实际收入上升的表现.因此当工资上涨时,消费者会增加对闲暇的需求.因此闲暇的需求与其价格同方向变化.
替代效应,.即工资上涨,闲暇价格高则需求低!所以替代效应导致闲暇与收入反方向变化.
现在,闲暇这个东西不能简单的把他说成是正常品或者是吉芬商品之类的!而需要在考虑具体问题时具体分析.闲暇这个东西的替代效应总是与价格同方向变化,而收入效应总是与价格反方向变化.合力的结果则不一定.但是我们不能单纯以合力的结果来判断其闲暇就是正常品或者是吉芬商品. 所谓正常品,就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随着价格反方向变化,现在就凭这一点,我们就不能胡乱归类!
对于闲暇,当收入高时,替代效应是小于收入效应的!当收入低时,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所以工资低时,工资上涨使闲暇减少劳动供给增加.曲线斜率为正.当工资高时,替代效应主导使闲暇增加而劳动供给减少,曲线斜率为负出现弯折.
你书上说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会呈同方向变动"那就是把闲暇当成正常品了,对所有东西替代效应都与价格反方向变化,而收入效应则区别对待.个人认为,你是对的,书上错了!
龙之珠 发表于 2009-7-9 09:19
曲解经济,不知道市场变化的原因.此题描述的是劳动力价佫,供应量齐升的同向变化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供应量下降的反向变化.因不知道变化的前提条件,所以被现象所困惑.在西经中,此题是供给定理中,供给量与价格同向右上方倾斜(供给定理)后,供给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化,曲线向左上方倾斜(需求规律)之描述.在供给量与价格同向右上方倾斜(供给定理)时,变动的原因是需求上升;在供给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化,曲线向左上方倾斜(需求规律)时,变动的原因是需求不变(价格与商品供应量呈反向变化).由于西经看不见引起市场变化的那只"手",所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参考__价格的变动机理http://lzzscsj.blog.163.com/blog/static/11120194420094118922482/和论证市场经济运动规律——看不见的手 http://lzzscsj.blog.163.com/blog/static/11120194420094118317224/
hawkll5780 发表于 2009-7-9 22:06
拜读了楼上的博客,你好象跟写书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我这个半调子书都没全看明白,自然无法顾及其他!但是楼上的显然是个高手,在此致敬!
另求解楼主问题的答案.很显然,我和楼主都只停留在很初级的阶段,突然来了个不同的声音,无所适从!
窃以为,您的意思是.把劳动力当成普通商品而把工资当成这个商品的价格,然后用供求定理来解释!于是在曲线斜率为正时,可以解释为需求增加,劳工力价格与供给量正向变化!斜率为负是因为需求没变,而价格上升必然导致供给的减少?
您的意思是工资*劳动供给量=需求 需求固定了,而工资上升所以劳动供给下降?首先,工资*劳动供给量=收入 而需求是什么呢?它能完全等于收入吗?价格上升为什么会导致供给减少呢?这个是关键,用供求思维显然无法解释吧.工资涨导致人们不想工作?情理上就说不明白,很显然在这里要引入新的条件,那就是工资率的高低影响了人们工作的意愿.而不是因为需求不变.这里所谓的需求应该就是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按龙之珠老师的说法那就是说,现在人们的需求已经全部被满足以至于没有更多的需求了?那社会可就完满了!到共产了吧!
很显然,工资率高到一定程度和需求的极大满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需求一定所代表的程度要大大超过工资率高到一定程度.前者表示社会极度和谐,人们极度满足.而后者还有所保留.这么极端的条件用起来也不顺手吧!
我还是比较倾向于我自己的解释,有高人解答吗?

猫爪 发表于 2009-7-10 09:57
3、我考虑,闲暇是否是正常品,其关键在于对消费者偏好的分析,而这是一个经验性的东西。
换言之,不否认闲暇可能是劣质品,就像不否认作为一种享受的“工作”有时是正常品一样。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这句名言,或者想想自得其乐的某些“工作”。
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经验证据告诉我们,人是好逸恶劳(无贬义)的。
我可以借用《经济学的结构》(中文版P251)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观点:
有充分理由可以认为闲暇是正常品。
hawkll5780 发表于 2009-7-10 18:15在这里,猫爪版主说 闲暇是正常品,有点不解.虽然我读的经济学书很少很少,但是我找不到理由来反驳高老.但是如果闲暇是正常品,那么就应该一直随着价格的升高而需求变少,从而劳动供给曲线应该一直是斜率为正的. 但是 所有的经济学书上 劳动供给曲线都是弯折. 在这里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猫爪对西经的教材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猫爪 发表于 2009-7-10 09:57
3、我考虑,闲暇是否是正常品,其关键在于对消费者偏好的分析,而这是一个经验性的东西。
换言之,不否认闲暇可能是劣质品,就像不否认作为一种享受的“工作”有时是正常品一样。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这句名言,或者想想自得其乐的某些“工作”。
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经验证据告诉我们,人是好逸恶劳(无贬义)的。
我可以借用《经济学的结构》(中文版P251)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观点:
有充分理由可以认为闲暇是正常品。
劳动的确是生活的第一需要,这个可以解释斜率为正的部分.但没有把工资跟劳动供给联系起来,因为劳动除了满足生存需要,很多还要满足精神需要,人们都需要自我实现,但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是否一定把工资跟劳动供给联系起来呢?也就是说,人们无了生活压力而需要满足精神需求,需要自我实现的时候是否还在意工资的高低? 反而,人是好逸恶劳的,这个倒可以解释斜率为负的部分,因为人们工资高了生活无忧了,而人又是好逸恶劳的,所以不那么想工作了.这个能解释通.
不知道,猫爪版主给出了“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和"人是好逸恶劳"的这2个观点后,得出闲暇是正常品的结论!
hawkll5780 发表于 2009-7-10 22:13
劳动供给曲线为负时,价格升高,对劳动的需求变小,也就是对闲暇的需求提高,
这个符合正常品的定义:
"随着收入提高需求也提高的商品."
但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需求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收入效应:需求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合力自然也是反方向,于是闲暇的需求应该随工资(价格)提高而变少,
从而劳动供给应该随工资提高而提高.此时斜率却应该是正的,这个是矛盾的.
所以我们不能给闲暇下定义说他就是正常品,而应该说他在某个时刻表现跟正常品在此环境的表现一样!
除非:正常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都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

hawkll5780 发表于 2009-7-13 20:20
斯勒茨基方程 空闲的马歇尔(非补偿的)需求函数 我还没学到!不知是否为中级微观的内容.我在高老书的注释里发现高老略微提了下斯勒茨基方程.另偷偷问下,空闲的马歇尔(非补偿的)需求函数画出来的图是不是就是劳动供给曲线的另一种说法,只是前者的横坐标是闲暇,后者的横坐标是劳动供给?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