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长城、华融和信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四家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历史使命後,转型不转行,并不约而同将商业化转型目标锁定综合金融服务机构.
受访的业内人士均提到,其目的在于获得相关金融服务领域的准入牌照,诸如保险、证券、金融租赁等.一旦获批,经营范围势必拓宽,有助其日後的商业化运行;而这些公司的脱胎行亦有意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股.
"政策性不良资产基本都处理完了,商业转型方案早就上报了,四家公司都差不多,但还没有批复."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一位不具名的人士称,"不过该做的大家都在做,我们目前在金融租赁业务方面开展的不错."
尽管中国金融领域的经营和监管一直采取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模式,且准入门槛较高,但随着中国平安、光大集团、中信集团等金融控股集团实力的壮大,混业经营模式正成为诸多机构效仿的目标,而获得相关金融服务领域的准入牌照无疑是关键.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梅兴保此前表示,该公司现在已具备金融控股集团的雏形,转型方向是金融控股集团,并在考虑向银行融资以进一步实施项目收购.
他称,公司已经完成政策性业务和商业化业务的清分,提出并上报了公司改革发展和商业化转型方案.目前正考虑聘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中介机构对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状况进行审计评估,为下一步引进战略投资者作准备.
1999年,中国财政部主持设立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负责收购处置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S:
行情)(1398.HK:
行情)、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601988.SS:
行情)(3988.HK:
行情)以及中国建设银行(0939.HK:
行情)(601939.SS:
行情)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而在十年期满後,目前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都面临着商业化转型.
**转型不转行**
脱胎于四大国有银行的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目标基本一致,依托处置不良资产为主业,多元化发展以及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发展路线,显然是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共同路径.
信达公司总裁田国立曾明确表示,"转型不是转行,信达必须坚持以不良资产处置经营和托管重组为主业,这是信达转型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围绕主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拓展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业务."
据其透露,目前信达已初步建立了以资产管理为核心,集证券、保险、基金、期货、投资为一体的多元化服务格局.
梅兴保在此前接受路透专访时也表示,东方公司旗下已有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不良资产数据公司、信用评级公司以及租赁公司.其中东兴证券去年净利润3.5亿元人民币,是很好的投行业务发展平台.
他并称,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已入股江苏银行和吉林银行,参股大连百年人寿一事还在进行中.对于基金公司等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的投资,都处在寻找机会中,并预计未来还会有很多谋求投资收益为目的的收购行为.
**脱胎行仍瞩意**
尽管商业化转型未必一定会与引进战略投资者同步,但受访的业内人士提到,财政部作为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唯一大股东,单一的国有股权并不利于资产公司商业化转型,因此引进战略投资者可能是一种必然选择.
中国证券报此前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交通银(601328.SS:
行情)(3328.HK:
行情)将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但具体持股比例不详.
一位接近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人士对路透表示,交行持股的比例可能是49%,因此前中行曾提出拟100%控股,但遭到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第一大股东财政部的反对.
他称,"论渊缘中行与东方更近,毕竟东方是从中行脱离出来的,无论是员工背景、企业文化、管理层等都与中行一脉相承.如果中行以战略投资者介入,双方的融合会更容易;若从业务发展的角度看,交行可能更具互补性.但现在一切都不确定."
接近华融及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人士也提到,与其有渊缘的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亦对入股两家资产公司有意.
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6月就曾透露,建行有兴趣入股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但这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此外建行相关人士表示,建行此次入股信达主要还是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改制有关,同时也看重和信达长期的合作关系.
长城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也称,"听说农行有意,不过目前农行自己也在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最终是否会以战略投资者身份进入(长城)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