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ls的朋友,只是这些并不是我想找的类型的文章。可能是我先前表述的不够清楚吧。下面附上一段我翻译过来的文章的文献回顾:
“
三、 理论文献的简要回顾
已有大量的文献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有四种观点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同,他们是剑桥观点,荷兰病观点,Bacon-Eltis观点以及长期趋势观点。剑桥观点把去工业化归因于增长能力不足的出口部门去支付日益上升的进口(Cornwall, 1977; Singh, 1977; Thirlwall, 1978)。由于国际收支的限制使其有必要限制产出的增长,以平衡出口的增长。荷兰病观点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动是资源流动和支出效应引起的(Corden & Neary, 1982)。在一个三部门的模型中,资源部门和制造业部门分别被假定为是繁荣的部门和落后的部门,这两个部门构成可贸易部门,而服务业部门是不可贸易部门。资源部门的繁荣使得劳动在繁荣部门的边际生产率上升。这将导致资源离开制造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由于服务业部门的供给曲线向内移动,使得在服务业部门出现了过度的需求,这将会进一步导致资源从制造业部门离开。支出效应是由紧随繁荣而产生的真实收入的快速增长而引起的。这将会对服务业创造出一种附加的需求,使得资源更进一步的离开制造业部门。
长期趋势的观点认为,结构变化是社会试图重新分配可利用资源,以应对正在变化的需求和收入。随着人们的收入超过了最低生活费用水平,人们花在初级商品上的支出的份额将会下降。在这个阶段,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将会以第一产业的缩减为代价而获得较大的发展。随着收入的更进一步增加,第三产业将会以第二产业的缩减为代价而获得进一步的增长,这是因为初级产业已经达到了一个最低的下限(Chenery, 1961; Fels, Schatz, & Wolter, 1971; Kasper, 1978)。Bacon-Eltis观点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公共部门加速膨胀的结果。由于政府的经费支出更多的倾向于投在服务业部门,这就使得资源从货物部门,包括产业部门移向服务业部门。与此同时,公众并不愿意以更高的税收的形式为增长的政府经费支出买单(私人消费的向下刚性)。总的效应就是增长的政府支出往往伴随着储蓄、投资和净出口的减少。所有这一切,伴随着工会对更高的工资的要求,都将会使制造业面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