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579 0
2016-11-04




    故事一

    从前东欧一座城市,在城东和城西各修筑了一条新马路。

    犹太人在西边,中国人在东边,两边各开了一家修车店。

    他们的价格都很公道,服务非常好,两家店的生意都很红火。

    不久,另一个犹太人在西边发现人们来修车时,常常要费时等待,他就在修车店旁边开个了个餐馆,专营犹太美食。不久就生意鹊起,不少人即使不修车也原意光顾这家餐馆。

    而在城东,另一个中国人看修车生意好做,就在街对面克隆了一家新店。为了招来顾客,他按照对面老店的价目表,九折收费。两家店的关系有些紧张,但大家的日子都还能过。

    又过了一阵子,另一些犹太人看城西的人流越来越多,就渐渐开起了超市,建起了住宅,教室,学校,西边慢慢形成了一个繁荣的新兴社区,房地产业开始增值。



    而在东边,更多中国人来开修车店,价格战变得白热化,每家店都偷偷在客人面前诋毁其它同行。

    为了控制成本,店主们不惜克扣修车师傅的工资,甚至在修车时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于是,高水平的技师流失到西边犹太人的修车店,不在乎价格在乎质量的客人也不来了。

    慢慢地,修车业出现了产业分开:高价车,新车都到城西维修保养,尽管那边修车的平均价是城东的3倍;而二手车,廉价车都到城东,尽管他们的服务令人不太满意,但毕竟收费低廉。

    于是犹太人的修车店,盆满钵满;而城东的中国人,虽然很辛劳,却仅混了个温饱。

    最先在城东开店的那个中国人,下定决心,准备贷一笔款,把自己的店搬到城西去。

    他假装顾客,到犹太人的店里去考察,结果发现犹太人用赚来的钱,买断了几项专利,修车的效率提高了5倍,质量也提高了3倍。

    而此时,城西因为成了商业旺区,房价和房租都上涨了120%。中国人发现,如果在犹太人的店铺旁边再开个店,凭他现在的资金和技术,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对此,中国人百思不得其解;论聪明和点子,他不输给犹太人;论勤奋,他干活不比犹太人少,甚至把犹太人用来念"圣经,守安息日“的时间,全部用于工作;除了看电视,他根本没什么娱乐。他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那些后来的中国人身上,都要把前面的螃蟹拉下来,结果,谁也逃不出困境。

    点评:

    除了缺乏创新意识,其实大部分的中国生意人都以当下的经济利益作为最重要的指标,而忽略了长远的经济效益。如果不做长远的商业规划,眼前的经济利益很容易就会随着资源的枯竭、市场的竞争、时代的变迁而逐渐下滑,最终导致生意的破产。

    故事二

    “第一种情况”

    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来了一个人投资建了一个矿场,雇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1000万。



    矿主把其中的50%作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剩下的四万可以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

    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房子出现需求。于是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

    工人要吃要喝,所以矿主开饭店,把工人手里的钱再赚回来。

    开饭馆又要雇别的工人,于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一个家庭的消费需求就更大了。

    这样,几年之后,在这个地方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的需求,于是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提供别的东西,于是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

    这样,50年过去了,当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矿主也成为这个城市的首富和最受尊敬的人。

    “第二种情况”

    假设同样发现了一个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个工人,同样每年获利1000万。

    但是矿主把其中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这些钱只够他们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住窝棚。矿主一年赚了900万,但是看一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

    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因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盖几个豪华别墅,雇几个工人当保镖,工人没有前途,除了拼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别的需求。

    50年过去之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也要流亡了。

    很显然,第一种情况是理想状态,需要我们中国商人们的“远见”,可惜的是中国商人有“远见”者可能屈指可数,所以形不成什么大气候;第二种情况很不幸地更接近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也说明这些年大多数暴富了的富豪群体的“短视”。

    点评:

    想要得到长远的经济效益,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要不断加入创新因素,进而丰富刺激消费者的欲望。

    看别人成功很多人不以为然,要学会从一个成功的案例中举一反三,根据自身的状况做适当的调整,而且还要有长远的生意规划,不要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与不同领域的生意人长期分享和共赢,从而促进一个大商业环境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