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君说
2009年8月,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考察,并指出:当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我们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走过一些弯路。在物联网的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2010年3月,“物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随后,物联网相关产业火热发展。但同时,“各阶层都太急功近利,想把物联网当房地产炒,当然会受挫”。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2011年接受《物联网与云计算》杂志创始人李晓妍采访时,对此毫不讳言。
五年后的今天,邬院士认为,“物联网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次推文为两篇文章:第一篇为邬院士文章,高屋建瓴地指出了物联网健康发展的6个表现;第二篇为李晓妍文章,对物联网近几年的发展做了全面、细腻的回顾。岛君诚意推荐。
作者|邬贺铨 李晓妍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邬贺铨:物联网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上一次接受李晓妍的采访是在2011年,当时她刚刚开始创办《物联网与云计算》杂志。那个时候物联网产业刚刚兴起,那时候杂志主要是对不多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做简单的分析和应用场景的设想。
转眼,5年过去了。物联网产业在经历了被热捧、被质疑后,回归了冷静,应该说时至今日,物联网的发展已经逐步走上了健康、理性的轨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过去物联网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比较严重。不单在传感器层面,在通信层面的标准也是五花八门。2016年6月份,在3GPP的标准会议上,通过了一个窄带物联网的核心协议标准,它定位于在运营商许可的频段,比如200kHz的频段里面,利用OFDMA和单窄波的FDMA技术组织物联网,极大地满足了低功耗广域物联网的需求。总体来讲,它有四大优势:一是广覆盖。NB-IOT技术(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正和岛注)能够实现比GSM好20dB以上的覆盖增益,因而覆盖面积扩大100倍,比如原本的信号死角像地下车库、地下管道等都可以覆盖到;二是大连接,即NB-IOT单扇区可以支持5万个连接,比现有的2G/3G/4G网络高50倍。如果全球有约500万个物理站点全部部署NB-IOT,每个站点三扇区可接入的物联网终端数将达4500亿个;三是低功耗,即NB-IOT终端如果每天发送一次200Byte报文,AA电池待机时间10年;四是低成本,目前单个连接模块的成本是5美元,只要上规模成本很快就会下降到1美元。
第二,5G的即将商用。我们原来的移动通信网络都是面向个人的,5G除了继续面向人的增强宽带服务外,还定位了另外两个应用场景,一个大连接,即面向产业互联网企业中的大规模物联网传感器的连接。5G可以做到在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同时支持100万个传感器的联网。另一个是低时延高可靠服务,例如车联网场景。我们知道车联网对安全的要求很高,为了保证安全,其反应时间必须很短。现在的2G、3G、4G都做不到。而5G的延时小于1毫秒,所以它的商用可以推动车联网的快速发展。另外,5G设计的终端运动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公里,这已经考虑了未来高铁上旅客的通信需要了。
第三,工业4.0的提出。美国提出产业互联网,中国提出“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目的都是为了推动互联网深入到传统产业,为传统产业的改造、转型提供手段。所谓产业互联网是把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相结合,所以会进一步促进物联网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原来的物联网,基本还停留在智慧城市的层面,现在“互联网+”的出现,为物联网开辟了很好的产业市场。
第四,物联网成为可穿戴设备的标配,增强现实(AR)需要物联网来完善用户体验,自动驾驶汽车更是物联网汽车,物联网支撑了这些产品与应用,反过来,这些产品促进了物联网的发展。
第五,原来物联网发展面临的一个困局,是没有大企业的参与,都是中小企业。近两年,像华为、中兴等大型通信企业,以及互联网巨头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也都积极参与进来了。同时,随着NB—IOT的出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开始比较大规模地进入物联网。大企业的进入,将给物联网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第六,当然更好的一点是什么呢?政府对物联网的推动力度也在加大。2015年以来,政府出台的很多规划、战略、行动计划,包括最近出台的“十三五”规划等,都把物联网应用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并且是实实在在地推动。
所以总体来讲,我认为物联网的发展,现在才进入了好时候。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因此,还是我四年前接受李晓妍采访时,说的那句话:物联网产业不是房地产,从业者不能急功近利,要抵的住诱惑、忍得住寂寞。要有坚忍不拔的耐力,就是不能遇到困难就想当逃兵;要有去繁就简的勇气,就是做事情不能贪多,要聚焦;另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求真务实的心,不能抱着赚快钱的态度。
李晓妍这本书(指《万物互联》,正和岛注)中收录的企业,大部分都在物联网产业摸爬滚打了多年,尤其是一些创业企业,大都在物联网的迂回发展中,经历过生死存亡的抉择,甚至每天都在考验中度过。应该说,他们是物联网产业的开端时期的首批实践者和见证者。所以他们的故事对物联网产业,乃至更广泛的信息科技和传统产业的从业者来说,都有着极具价值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