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小白正在用STATA写硕士论文。。。。
关于银行信用危险和ZF干预的主题、
用的是2000-2014的面板数据、考虑到潜在内生性问题、在使用双向固定效应之后把equity和total assets作为工具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估算
得到的结果如下:
双向固定效应(2year-window)
双向固定效应(4year-window)
工具变量法(2year-window)
工具变量法(4year-window)
面板数据:
面板1:全数据(中日韩)
面板2:中国
面板3:日本
面板4:韩国
附上假设符号:
5个银行特殊变量、2个ZF干预变量(关心变量)、3个宏观变量
请各位STATA大神帮看一下数据结果如何~
存在的疑问是:
1、5个银行特殊变量或多或少都符合假设,但是其中loans growth却一直出现于假设相反的符号,怎么解释呢??
2、3个宏观变量与假设结果非常不一致,一会正一会负的,当出现与假设不一致的结果的时候,怎么解释??
3、根据样本的大小,日本样本数量最多、其次是中国、韩国,可是在total assets的自然对数为自变量的时候,全体样本的符号显著,但是并不与样本数量最多的日本的符号一致,需要怎么解释呢?
一直怀疑是回归的方法存在问题,可是请教过教授,教授表示方法上是可行的。。。现在不知道怎么解释出来的结果,,,
对于关心变量,”ZF干预对减少银行风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系某个教授这么认为),所以加入ZF干预变数的符号应该是负号。但是回归结果出来是正号,说明在对于减少银行信用风险上ZF干预并不是有效的,应该重点深入研究其原因、以及着手于采用别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大致论文的论理是这样,这样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