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4月、5月同比降幅增大后,中国出口降幅在6月有所收窄,但由于进口降幅收窄更大,使得贸易顺差规模大幅收缩,这一趋势在未来数月或难以改变。
海关总署7月10日下午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中国进出口总值1825.7亿美元,同比下降17.7%,环比增长11.2%,其中,出口同比下降21.4%,进口下降13.2%,降幅较5月分别收窄8.2个、5个和12个百分点,较1月-5月累计降幅分别减少7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
由于进口降幅收窄幅度大于出口,显著挤压了当月外贸顺差。6月,贸易顺差仅为82.5亿美元,同比降幅达到61.4%,是今年2月之后首个顺差不足100亿美元的月份。
6月顺差大幅下降,也拉低了上半年贸易顺差的增幅。上半年中国累计贸易顺差969.4亿美元,同比下降1.3%,净减少13亿美元。今年以来,累计贸易顺差首现负增长,而今年前五个月,贸易顺差同比增速为15.7%。
从季度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贸易顺差同比增长50.8%,而二季度同比却出现了40.3%的负增长,将明显拖累当季经济增长。
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值9461.2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下降21.8%;进口收缩25.4%。
分地区来看,中国与新兴市场经济贸易的降幅大于与发达国家贸易的降幅。今年前六个月,中国与欧盟、美国和日本三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降幅均小于23.5%的平均降幅,与主要新兴市场的贸易降幅则高于平均降幅。具体而言,中欧、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同比下降20.9%、16.6%和23.1%,而与东盟、香港、印度的贸易降幅分别为23.8%、24.3%和32.3%。
同样,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21.8%的总体跌幅。今年上半年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出口下降均在10%以下。这一方面说明,发达国家对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需求下降较少;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在该类产品出口方面的竞争优势,还可能与中国不断提高出口退税率有关。与此同时,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仍然低迷,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同比下降21.2%,略低于出口平均降幅。
受中国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相对较低的影响,初级产品进口量明显提高,铁矿砂、大豆等进口量增长均超过20%。
出口降幅收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部需求将有所恢复,但出口形势依然严峻。近期中国频频遭遇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情况仍将持续,这对中国出口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欧元、英镑、澳元和一些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的巨大压力。
为稳定外需,中国政府频频进行政策调整,范围涵盖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人民币贸易结算等各方面。随着外需的逐渐恢复和相关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下半年出口降幅可能呈现逐步收窄的趋势,但难以改变全年负增长走势。
同时,中国进口跌幅收窄较快,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内投资快速增长,对进口产品的需求有所增加。如果二季度大宗商品价格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也会推高进口增幅。进出口增速的相对变化,将继续挤压贸易顺差,加之去年贸易顺差前低后高,未来两个季度贸易顺差负增长以及全年贸易顺差负增长已成定局。早前我们预计,今年外贸顺差或较去年下降30%左右。
今年,即使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有所增长,但仍然难以挽回外需颓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测,今年全球贸易规模将较去年下降12.2%,明年也只有1%的增长。要保住最近经济回升的势头,中国经济增长将不可避免地更加依赖内需,特别是国内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