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2993 3
2009-07-13
新型城市化,就是以人为本、两型带动,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为促进,城乡统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机制,坚持可持续集约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当前,柳州的城市化率为34.87%,略高于广西34.6%的平均水平,低于西部地区35.7%和全国44.9%的平均水平,与国内城市化率较高的上海(88.7%)、北京(84.3%)、天津(75.7%)等城市相比,差距明显。可见,加速推进柳州城市化进程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从实证角度看,推进新型城市化是在深刻总结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的基础上,符合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长远战略和行动准则。结合柳州实际,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既要加快推进人口转移型城市化,又要致力培育结构转换型城市化,探索出一条具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它有利于促进柳州经济社会进一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有利于柳州以扎实推进三个同步,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努力建设四个名城’”为载体,大力推进经济升级,城市转型;有利于将柳州当前又好又快的发展和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加快推进柳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一互动一引领”,坚定秉持“一提升一统筹”,切实推进“五突出五转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13 10:29:17
“一互动一引领”是加快推进柳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的根本主旨。“一互动”指“两新互动”,“两新”即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经济现代化的两个车轮。缺少城市化,工业化没有后续支撑和发展载体;缺少工业化,城市化就没有造血功能和发展动力。所以,要突出“两新”的主线作用,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带动新型城市化;以新型城市化为载体,促进新型工业化。“一引领”指“两型引领”,“两型”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要牢牢把握新型城市化区别于西方国家和拉美模式,走柳州特色的“两型社会”建设道路。柳州必须抓住广西新一轮开发开放的重大机遇,推进“二次创业”、“经济升级 城市转型”,突出“两型”的导向作用,确立“两型”社会、生态文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真正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市发展路子。
“一提升一统筹”是加快推进柳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的基本方向。“一提升”指“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即深化创新的核心带动作用,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高城市品位、增加城市亮点,进一步处理好城市人口转移和经济结构转换的关系,规避西方及拉美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化病”等一系列问题,把人口转移和结构转换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质”是发展目标,“量”是根本前提,没有一定 “量”的保障,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简言之就是要保“质”保“量”。重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统筹发展质量、经济结构质量、产业发展质量、企业运行质量、各类产品质量、环境建设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全民创业质量、工作推进质量。“一统筹”是指“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即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等一体化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有重点、多层次、有特色的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柳州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重点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和“两小时经济带”,完善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把近郊县(柳江、鹿寨、柳城)打造为以柳州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推进柳江县撤县建区,形成城南经济带。加快建设市区至鹿寨的路网建设,建设雒容-鹿寨城东经济带。加快把柳城打造成为柳州主要卫星城和城市后花园,建设长塘-沙埔-柳城县城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城北经济带。把远郊县(融安、融水、三江)打造为以柳州市区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带”,重点发展结合地方资源、人才和产业基础的特色经济,并推进多线连接柳州的区域一体化路网建设,逐步推进村村通公路建设升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3 10:29:40
“五突出五转型”是加快推进柳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的总体思路和重要举措。“五突出”是指“突出空间做优,突出产业做强,突出项目做实,突出环境做特,突出管理做新”;“五转型”是指“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工业城市转型,由传统生产型城市向现代宜居城市转型,由第二产业主导型城市向第二与第三产业共同主导型城市转型,由区域中心城市向区域核心城市转型,由单一经济城市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人民生活相协调的和谐城市转型”。用“五突出”促进“五转型”,加快推进柳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
突出空间做优
确定规划,展开布局。以生态宜居城市为基本目标,以现代大型城市为发展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城市经营为突破,以城市扩容为主线,以加快推进柳东新区开发开放为工作重点,完善城市规划和管理,强化城镇体系建设,构建经济富裕、社会和谐,充分就业、生态协调的“大柳州”、“新柳州”。
拉开框架,重点向东。按照“一心两城、完善老城、建设新城、扩大两翼、重点向东”的城市发展方向,唱响城市建设的“东进序曲”,开发包括阳和、官塘和古亭山片区在内面积约135平方公里的柳东新区,形成以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为“绿心”,新老两城协同发展的“一心两城”城市新框架。
以大带小,统筹兼顾。以市区为核心,县城和小城镇为节点,形成以大带小、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强对县区、城镇建设规划的指导与管理,加快柳江、鹿寨等卫星城镇的建设步伐,辐射三江、融水等远郊县域,构建由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组成的城市布局。
突出产业做强
以产业做大做强为支撑,开展“经济发展突围年”活动,确保工业经济、服务业升级取得初步成效,促进我市加快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工业城市转型,由二产主导城市向二三产共同主导城市转型。
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区域性现代装备制造业中心,努力建设“工业名城”。把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先导产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加大扶持力度。通过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冶金、汽车及其零部件、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推动资本集聚、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化工为新的支柱产业,优化提升制糖、造纸、建材、日化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未来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轻工业。促进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升级、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升级。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的背景下,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完成好今年299亿元的技改投入。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结构升级。重点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步把柳州建成区域性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提升面向民生的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旅游、房地产、社区、教育培训、文化和医疗卫生等面向群众生活的服务业。加强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扩大产业辐射范围和影响力,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步伐,构建大商贸物流圈,打造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商业信息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加快"旅游名城"建设,围绕百里柳江都市休闲旅游、百里风情民俗风情旅游和环都市乡村旅游三大旅游产品集群,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以柳州-桂林为主的旅游区域合作,打造市区旅游集散中心。
突出项目做实
通过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速上实现突破,确保城市建设升级取得初步成效,促进我市加快由传统生产型城市向现代宜居城市转型、由区域中心城市向区域核心城市转型。全力推进“十大建设工程”,力争城市建设在较短时间取得重大突破,城市面貌、城市形象、城市品位在较短时间得到质的飞跃。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形成项目工作的强大合力,扎实做好项目的立项、可研、初设等前期工作,不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向外推介项目的力度。围绕全市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680亿元的目标,重点推进实施的重大项目287项,包括竣工(投产)27项、续建126项、新开工134项,总投资889亿元以上,年度预期投资245亿元以上。其中:交通、能源、通信、市政、水利、生态环境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15项,年度预期投资105亿元以上;农林水项目24项,年度投资12亿元以上;社会事业项目46项,年度预期投资35亿元以上;新型工业化及结构调整项目39项,年度预期投资44亿元以上;商贸流通项目21项,年度预期投资28亿元以上;柳东新区项目33项,年度预期投资21亿元以上。
突出环境做特
优化城市环境,突出“特”质,实现“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城市形象升级,促进柳州由单一经济城市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人民生活相协调的和谐城市转型。
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和生态建设工程,全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最严格的节能减排措施,认真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争当全国污染减排工作的标兵;突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严格制定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实施和污染减排计划,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园林和城市景观建设,年内完成华丰湾堤、龙潭路、北雀广场等一批绿地景观工程,推进土伏山、桐油山等公园建设,完成好官塘植物园的新建工作;力争柳江饮用水保护河段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市区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加大宣传力度,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形成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长效机制。
紧抓柳州荣列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契机,深入开展“全民创业突进年”活动,培育全民创业主体、拓展全民创业空间、构建全民创业政策、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创业动力,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环境。
突出管理做新
推进城市长效化管理。完善管理标准,按严管区域、控制区域和一般区域分级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加强事前预防和全程监控,杜绝管理空挡;加强日常巡查和市容秩序巡查,建设“平安柳州”。
推进城市数字化管理。完成中心城区重点主干道(路面)普查、编码及管理,初步建成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平台的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完成中心城区小街小巷及次干道普查、编码及管理,实现城市市政养护、环卫作业、公用设施运行情况及城市交通管理信息资源、便民服务信息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的数字化;应用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无线宽带等先进技术手段,逐步形成管理对象数字化、数据动态整合化、专业网络化、决策理性化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上、中、下立体式管理,以及点、线、片综合式管理,强化各个层面的工作责任。切实解决夜市扰民、游摊散贩占道经营、城区“乱停车”等问题。做好亮化、绿化、美化和街景文化,逐步形成一街一景、一区一景、一路一景的特色风貌。
推进城市社区化管理。理顺城管体制,打破街道之间、城区之间、城乡区域之间的界限,统筹谋划,把城市管理延伸到城中村、延伸到农村。严格实行居民住宅小区物业化管理,明确城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管理职责,形成“一级政府、二级管理、三级网络”管理格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3 10:30:27
欢迎大家讨论,,详见我的博客http://hexun.com/nkxqp/default.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