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乐视生态的重要硬件平台,曾对外宣称手机2015年出货量300万台,2016年出货1000万台。贾跃亭称,乐视手机目前出货量达到1700万台。然而,在投资者会议上,贾跃亭坦言手机业务在过去一年半中,并没有实现心目中理想的用户模型。多位渠道商向财新记者证实,今年上半年,乐视手机销量不错,但七八月之后就“卖不动了”。
接近乐视手机的人士透露,乐视手机的研发团队比华为、OPPO等厂商小很多,无实力开发多款产品,常常需要在上市时间和产品质量之间平衡:“乐Max2都卖了两个月,指纹识别功能还是不灵敏。这怎么和华为这些大企业拼呢?”
刘弘承认,乐视手机一直没有实现正向现金流。
乐视的所有硬件都希望复制乐视电视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电视是乐视将自己与其他视频网站区隔的标志。2013年5月推出的互联网电视,让乐视从视频网站巨头优酷土豆、爱奇艺的光环下走出,大力宣扬其“平台+内容+应用+终端”的商业逻辑。经过三年多发展,贾跃亭称,乐视超级电视保有量即将突破1000万台,并开始进入利润期。从过去两年财报看,超级电视亏损的确在收窄。2016年上半年,乐视电视运营公司乐视致新净利润亏损5687万元;而2015年、2014年,净利润分别亏损7.3亿、3.86亿元。今年年中,乐视致新开始了新一轮融资。
目前,互联网电视市场竞争激烈,具有广电牌照优势的芒果TV、黎瑞刚主导的微鲸电视,同乐视一样打生态牌的小米电视等,都虎视眈眈,行业格局远未落定。
两大内容体系受制
乐视从视频网站起家,早年已积累大量内容版权,通过乐视影业、体育两大子公司的运作,进而反哺整个乐视生态。
乐视体育在垂直领域占据了重要一席。今年3月,乐视体育完成80亿元B轮融资,加速体育全产业链生态布局,大手笔购买体育赛事版权,切入赛事运营。截至2016年4月,乐视体育拥有超过310项体育赛事的转播权,每年直播1万场次以上的比赛,其中72%是独家权益。
版权库囊括中超联赛、香港地区英超联赛和NBA、CBA赛OTT端,国足12强赛等版权。在一些重大赛事上,乐视体育还采用了刘建宏、黄健翔、李铁等知名专业解说、多路信号直播的方式吸引球迷。
但经历两年多高速发展后,乐视体育的处境微妙。
一名乐视体育内部人士对财新记者称,80亿元的融资实际留在乐视体育的仅一半,除了还乐视控股10多亿元早期借款,另有20多亿元被挪用到了其他业务线。在体育版权价格全面飙涨,在整体资金趋紧的压力下,乐视体育已在版权领域拼杀乏力。
但贾跃亭否认挪用乐视体育的资金,他对财新记者解释称,“那是乐视控股借给体育的钱。”
因资金链紧张,乐视体育已采购的部分体育版权和赞助、入股合同面临违约风险。据一名乐视离职员工透露,乐视体育超过一半的版权都处于拖欠合同款的状态,一度需要从其他地方挪来资金维持运营,版权款项现在只能往后拖。
2015年11月,乐视体育成为2016年-2020年ATP(国际男子职业网球协会)中国大陆独家新媒体合作伙伴和白金赞助商。据接近乐视的人士透露,乐视至今还拖欠ATP的合同款。
因资金紧张,乐视20亿元入股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计划泡汤了,仅以5000万元赞助费冠名“北京乐视国安足球队”。此外,乐视体育内部现在的态度是“收缩赛事”。
在多位投资人眼中,乐视体育无论在乐视体系还是在体育产业领域,都称得上优质资产。“如果钱没有被挪走,我们能发展很好。”乐视体育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另一个内容公司乐视影业,提倡电影产业互联网化理念,成功运营了《小时代》等IP(知识产权)电影。不过,今年重金押注的《爵迹》却口碑、票房双双失利。11月9日的投资者会议透露,乐视影业目前的票房比去年全年增长了30%。今年乐视影业上映的电影中,《盗墓笔记》票房10.04亿元、《赏金猎人》2.13亿元以及《超脑48小时》1.04亿元,而《爵迹》最终仅录得3.83亿元,四部电影目前合计取得票房17.04亿元。
中国票房经历过去两年高速增长,涨势在二季度戛然而止。乐视影业CEO张昭认为,“虽然票房出现拐点,但互联网的需求仍然在,乐视影业未来的方向是IP化+全球化。”
将乐视影业装入乐视网原本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今年5月,乐视网披露了98亿元收购乐视影业的预案,11月8日一纸公告宣布收购无法按期完成,乐视网将业绩承诺期延后了一年。
乐视最大的风险
乐视在资本市场一直充满争议。
今年43岁的山西籍商人贾跃亭,是乐视的灵魂人物,野心勃勃,勤奋顽强,事必躬亲,也曾被市场视为乐视最大的风险。
2014年11月,贾跃亭“病愈”归来,打消了一些市场疑虑。随后,贾跃亭加速推出了手机项目、汽车项目、体育项目等融资计划。在资本疯狂追逐“互联网+”概念的2015年,这些项目备受青睐,估值水涨船高。
乐视体育CEO雷振剑曾对财新记者介绍,2015年三四月份,乐视体育A轮确定了几个大的投资人之后,有投资人为了要份额,每天都给他的办公室送花。
追涨乐视的投资人无法约束贾跃亭。乐视内部高管认为,上市公司在监管层的关注下,治理结构相对完善,虽然乐视控股的其他公司与乐视网之间的关联交易备受诟病,但这属于灰色地带。非上市公司那部分,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由贾跃亭决策。有些项目会设董事会,投资人也会派驻董事,但是董事会形同虚设,基本上都是大股东乐视控股决策。一位乐视投资人称,“老贾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不会被股东左右。”
但一位上海证券行业人士认为,乐视网也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譬如版权成本直线摊销方式,譬如控股子公司承担的亏损。“行业里都知道乐视网存在的风险,不看好的投资机构根本不会碰它。但也有些机构在乐视网上赚了钱,赌乐视网的预期,从投资的角度还是会追。”
现在的乐视拥有七大生态、十多家核心子公司,最顶层是贾跃亭绝对控制的乐视控股,其他每个子公司都有一套管理班子,还根据重大项目拉出独立的管理架构。这种管理型、项目型并举的公司治理结构一直被乐视视为创新,但在一些投资人及乐视内部人士看来,乐视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健康的企业文化,最终将制约乐视的良性发展。
贾跃亭频频质押管理团队股权的做法也引发内部不满。接近乐视的人士透露,2014年6月成立的北京鹏翼资产管理中心,实际上运作的是管理团队持有的乐视体育股权,乐视体育多名高管雷振剑、强炜、金航、刘建宏等都是该公司股东。2016年7月,这家公司的股份以5942.7万元质押给深圳英大资本。据财新记者了解,乐视体育一些高管离职与此有关。
贾跃亭坚持召开的总裁会、业务协调会等各类会议经常通宵达旦,“这些会通常冗长又无意义,我一点也不喜欢这种管理方式。”一位曾经担任乐视高管的人士直言。
一位与乐视熟稔的投资人曾对财新记者称,乐视的内部管理非常混乱,贾跃亭总是冲在最前面,很多高管在他面前不敢说话,没有谁能真正帮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