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用的、住的,好像有价格的东西都在涨价。尤其是油价和地价为甚,涨得多了,民众议论多了,有关部门开始这般论证了,中国的油价不高,中国的地价不高……不要以为涨得没道理,听了保准让人一愣一愣的。
只是,地价高油价高,有关专家给的说法是什么呢?
6月份,国土资源部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在我国地价占房价的平均比例是23.2%,所谓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推涨了房价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没有道理的。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在我国地价占房价15%至30%,平均是23.2%。与国际水平做了大致的比较,美国是28%,加拿大是24%,英国是25%至38%,韩国是50%至65%,日本是60至75%,新加坡是55至60%,我国的这个比例远低于邻国。
这才过了几天,中石化专家又开始谈油价了。7月6日中国90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为7543.67元/吨,其中包含了增值税1096.09元/吨、消费税1388元/吨、城建等税收248.409元/吨,税占比为36.22%。最终,不含税的国内汽油价格为3.47元/升,比美国低13.03%。
石化专家比较时很有意思,如油价,中国的油价是用不含税的汽油价格,而美国的油价是含税后的汽油价格(7月9日中青报)。中石化真是了得,这种障眼法也敢使出来。即使这样,这还是次要的。
不难看出,无论是国土还是石化专家,论证自己的产品价格不高时,也是言必称西方,看看和西方相比,我们的地价低油价低,并不比国外高。一个漂亮的和国际接轨,于是一切都言之有理顺之成章了。
其实既然要接轨,不妨多接几下也好。说到价格,不能不谈收入。2008年我国的人均GDP刚过3000美元,美国是46588美元,也就是说,按人均GDP来说,美国是中国的15倍,而中美两国的地价占房价的比例是基本持平,油价也相差无几。现在再说中国的地价不贵油价不高,又该何如呢?
现在谁都不傻,要想让人们接受高地价高油价,最好找点能说得过去的理由,要不只是拿国际规则糊弄一番,难道高地价高油价从来没有考虑过国情吗?
中国的经济总量大,但人均量很低,这是辩证的。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使离本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国家还有数十年的路程,但在高地价高油价的论证中,专家们一跨就是数十年,直接在价格上接轨了,那这几十年的实实在在的差距谁来补呢?
无疑,这些都需要在发展中实现。不切实际地高,只会透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建设和谐社会,这些价格透支无疑是不和谐之音,日子久了成了既成事实,再往上涨无论如何都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