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本过剩和商品滞销是和国际接轨的原因。
第七封信
国内资本过剩和商品滞销是和国际接轨的原因。
无政府状态的生产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竞争。由于竞争不仅造成了造成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且也造成了利润率的不断下降。
利润率为什么要下降呢?因为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刺激。当利润率高的时候,人们争先恐后地进入生产,当利润率低的时候,人们又不得不离开生产。当利润率还能得到很大的收入时,竞争表现为资本家阶级的兄弟情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并按各自的投入比例,共同分配赃物。但是一到分配损失时,每个人总是尽量缩小自己的损失,而把损失推给别人,到这时,竞争就变成了敌对的兄弟之间的斗争了。在竞争斗争中,损失将按照特殊的优势和既得的地位进行分配。结果,一个资本闲置,另一个资本被毁灭,第三个资本暂时贬值。
在资本主义发生危机的时候,有不少的企业停滞、破产,这就产生了资本的过剩,有大量的工人失业这就形成了过剩人口。可见一方面是失业的资本,另一方面是失业的工人人口。所谓资本过剩,实质上总是指那种利润率的下降不会由利润量的增加得到补偿的资本的过剩,或者是指那种自己不能独立行动而以信用的形式交给大产业部门的指挥人去支配的资本的过剩。
资本的过剩就是现有资本的周期贬值,这个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阻碍利润率下降并通过新资本的形成来加速资本价值的积累的手段,会扰乱资本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借以进行的现有关系,从而引起生产过程的突然停滞和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过剩资本自然就要寻找出路。资本输出国外,并不是因为它在国内已经绝对不能使用,而是因为它在国外能够按照更高的利润率来使用。
由于过剩人口的出现,失业工人的购买力就出现了问题。
资本主义的生产规律是:社会的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这种分配关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线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这个消费力还受到追求积累的欲望的限制,受到扩大资本和扩大剩余价值生产规模的欲望的限制。正是因为失业工人的购买力出了问题,所以,商品就卖不出去,自然就要到国外寻找市场,
因此,市场必须不断扩大。生产和市场的内部矛盾,力图用扩大生产的外部范围的办法求得解决。这就是中国要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
由此可见,中国和国际接轨,第一是因为中国的资本过剩了,要到国外寻找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的机会。第二,是因为人们的购买力不能消费那么多的商品,要到国外寻找消费市场。人们把和国际接轨说成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在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这是一种遁词。因为,现在的世界经济就是以帝国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我们在开放中不但不能发展壮大自己,反而要消弱自己。因为,到资本主义国家寻找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的机会,只能在世界的竞争中受到损失而得不到利益。加入世贸组织,期望推销中国的过剩商品,在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条件下根本占不了便宜,而只有吃亏。
所以,解决资本过剩的办法不应该和国际接轨,而应该从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中寻找出路,从毛泽东的四个现代化中寻找出路!解决商品滞销的办法不应该到世贸组织中寻找出路,而应该从十三亿中国人每个人都能够像富人那样生活中寻找出路。因为,从农业现代化看中国资本不是过剩了,而是远远不够。从占全国占人口80%以上的中国农民的生存条件看,商品不是过剩了,而是远远不够。
此致敬礼!
劳动者敬上
201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