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821 0
2016-11-20

3740.星球内部对偶层次的旋转速度和方向可能各不相同

2016.11.20

最近在互联网上浏览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相关资料,发现与类地行星确有不同,不仅质量庞大,卫星众多,带有光环,卫星的旋转速度和方向也各不相同,远离主星的卫星似乎都是大倾角的逆行卫星,成为它们的共性,坚定了它们可能与太阳同期形成的认识。而光环的存在说明它们的进化速度接近,都开始孕育新的对偶层次和新的卫星。

通过核外电子与核内质子之间的对偶关系,我发现了同电相聚、正负电荷对偶聚集的客观规律,为星球和星系的形成找到了相对合理的解释,否定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宇宙形成的爆炸说,创立了新的宇宙观,也实现了基本物理作用力的统一。

核外电子的运动形态反映核内质子的运动形态。同样,星际关系存在类似对偶,行星和卫星的旋转速度和方向可能反映主星对偶层次的旋转速度和方向。即便未必同步,但是一定存在相互联系。所以,通过行星和卫星的运动形态可以间接的了解主星对偶层次的运动形态。

卫星和行星逆行,有可能对偶层次逆行或顺行。总之,不会完全一样,除非我的对偶理论是错误的。

行星与卫星的不同质量说明对偶层次的质量也不相同,虽然对偶的未必是整个星体,而是对偶层次的偏电荷质量,终究反映了事物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但是,同期形成的行星和卫星必有相似的地方,值得深入探索。

光环是孕育中的星体,都存在顺行、逆行现象,转化为星体是否存在层次之间的不同旋转方向?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很难深入星体内部,却有可能通过星际关系间接了解星体内部的相对运动。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