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944 0
2016-12-26

3755.星球磁场的固态偏电荷与流动偏电荷

2016.12.26

物质的偏电荷现象是由核外电子的缺失和共轭形成的,与物质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不成比例,因为形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且不固定。

例如:水有三态,水蒸气的偏电荷现象最为明显,所以高积云可以聚集大量的偏电荷,对偶聚集相反电荷,产生循环放电现象。

离子形态偏电荷光子的偏电荷现象最为明显,偏电荷的比例最高,并且渗透所有空间,所以高温区域聚集相同偏电荷的现象可能高于低温区域。

正负偏电荷的对偶聚集可能产生磁场,裂变磁场中的部分偏电荷光子,产生局部降温现象,夏季冰雹和强对流天气就是这样形成的。

所以,物质的固态偏电荷现象相对容易计算,而流动偏电荷现象及其质量难以掌握。

偏电荷还可以存在于星球周围,形成星球质量的一部分,这可是看不到,摸不着的。

我把质子固有的偏电荷现象称为固态偏电荷,这部分偏电荷不会参与星际交流,也不会与相反电荷聚变为光子和化学元素。我把可以流动的偏电荷现象称为流动偏电荷,例如静电现象。偏电荷光子是相对容易裂变为正负电荷的正负电荷对偶聚集形态,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偏电荷现象,由于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可以归入后者。

星际磁场和星际关系不是通过星球的质量关系相互联系的,而是通过对偶层次偏电荷的质量相互联系的,存在质量对偶、等量交流的可能。所以,基于星球总质量的万有引力定律是错误的,基于这个定律计算的星球质量也是错误的。

例如:与太阳交流正负电荷的不是整个地球,而是地球的第一(初始)对偶层次与太阳的某一对偶层次相互交流正负电荷,形成共同磁场和对偶磁极。地球的第二对偶层次只与月球交流正负电荷,形成共同磁场和对偶磁极。所以,地球有两个磁场和两对对偶磁极,而太阳可能有11-12个对偶磁场和对偶磁极,分别对偶银核某一对偶层次的一部分,形成主磁场、主磁极,与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和2-3个小行星带,形成分磁场、分磁极。

传统物理学认为光子传递吸引力,而光子的踪迹很容易发现,且光子密度决定物体和环境温度,地球的两极就不应该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所以定论未必就是真理。

除了核裂变释放光子之外,正负电荷的聚变同样产生光子,而单电荷既不产生能量,又踪迹难寻,应该是形成星际磁场和星球能量的主要物质成分。由于正负电荷对偶聚集的客观规律,系统内的对偶星球不可能相互吞噬,必定沿着相对固定轨道运行,这不是万有引力定律决定的,而是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的核力。

固态偏电荷能够吸引和聚集多少流动偏电荷,我不清楚。有无规律性,我也不清楚。同电相聚可以聚集非常庞大的相同正反物质成分,没有正负电荷的交流和相反偏电荷光子的形成也不会形成新的化学元素。所以,星际关系是正反物质星球对偶聚集,对偶交流正负电荷的关系。星际磁场很可能由于正负电荷的交流和循环形成,而没有流动偏电荷的聚集,就没有星际磁场和星系的成长发育。

流动偏电荷的聚集与太空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正负电荷的分布密集,星际磁场的强度和星系的成长发育就会加快,气候就会变暖,地震和火山活动就会活跃,磁暴就会多发。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