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1878 0
2016-11-22
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诞生“人工智能”一词 以来,距今已有60年。在这期间,虽然人工智能涉及的不同学科、不同技术发展起起伏伏,但人 工智能整体上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并不存在高潮低谷之说。

近日,第三届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汇集了多国政要,以及全球科技先锋。大会设置五个板块16个分论坛,其中,最受关注的论坛之一即以“人工智能开创互联网新未来”为主题的移动互联网论坛。
人工智能一词最早出现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经过近60年的发展,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实现方法进行了很多尝试,包括1957年的第一款神经网络Perceptron、1996年打败卡斯帕罗夫的深蓝以及2016年打败李世石的AlphaGo。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来自乌镇智库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全文,可以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关键词“nc105”下载。
以下为智能内参整理呈现的干货。
| 人工智能的三种定义:

1.jpg



计算机科学理论奠基人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在论文《计算机器和智能》中 提出了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并且会被人 误以为它也是人,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智能。


而人工智能之父之一的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定义人工智能为“让机器作本需要人的智能才能够做到的事情的一门科学”。


代表人工智能另一条路线, 符号派的司马贺(Herbert A. Simon)则认为,智能是对符号的操作,最原始的符号对应于物理客体。


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诞生“人工智能”一词 以来,距今已有60年。在这期间,虽然人工智能涉及的不同学科、不同技术发展起起伏伏,但人 工智能整体上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并不存在高潮低谷之说。可以说,整个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都是在这样的 模式之中,不同技术在不同时期扮演着推动人工 智能发展的角色。


2.jpg


    | AI企业地域分布极不均匀:

2015年全球新增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也达到了806家,算下来平均每10.9个小时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诞生。目前美国还是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导者,欧洲和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也非常迅猛。


美国人工智能企业总数为2905家,人工智能行业主要集中在硅谷高科技技术地区,仅加州的旧金山/湾区、大洛杉矶地区两地的企业数量即达到1155家,占全球的19.13%。国内人工智能发展迅速的地方除了北京上海以外,杭州和深圳也成为目前增长最快的区域,其中,北上深三城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球总数的7.4%。


3.jpg
4.jpg


AI七大应用领域开启科技蓝海:


2015年,马云在德国汉诺威IT博览会开幕式上展示了Smile to Pay扫脸支付技术,此后,生物识别技术收到广泛应用,包括人脸识别技术、眼纹等多因子识别技术等。2016年10月,百度发布了“百度医疗大脑”最新成果,能够通过海量医疗数据、专业文献的采集与分析,模拟医生问诊流程,与用户多轮交流,依据用户的症状,提出可能出现问题,反复验证,给出最终建议。


事实上,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覆盖了零售业、安防、金融、自动驾驶、医疗健康、个人助理、教育等多个领域。


5.jpg

    | 资本寒冬让投资更理性:


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明显加快,但是交易额没有明显增加。乌镇智库理事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晓东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以往的估值太高,行业存在泡沫,现在资本回归理性,这一定程度上能让行业回到正轨。


全球范围来看,美国与欧洲投资较为密集,数量较多,美国总共获得3450多笔投资。其次为中国、印度、以色列。其中,美国投资项目数位列全球第一,英国总共获得274笔投资,位列第二,中国则以146笔的有记录的总投资数,位列第三。就人工智能企业融资规模而言,中国位列全球第2名。


人工智能领域的并购情况,并购次数较多的企业多为美国企业,包括Google、Apple、Microsoft、Salesforce、Yahoo! 、Intel等 。并购次数,也有大幅度的提升:从2002年的1次,上升到目前的84次。尤其是近两年,2015年并购的次数同比上涨了56.8%。


就像互联网时代有所谓的“互联网+”和“+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也有“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前者注重平台科技,后者注重垂直应用。总体来看,大部分的收购,都是综合性公司水平并购专注技术型公司,而不是更大的垂直并购。机器学习企业的融资额度均超过$50M,超过$100M的有四家企业。相较之下,计算机视觉企业融资额度偏低。


6.jpg
8.jpg
10.jpg
12.jpg


    | 国内巨头的不同玩法:


目前,BAT等国内科技巨头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在抓紧进行战略布局,但是这些公司对人工智能尝试 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商业化维度甚至没有完整的产品线。从目前情况来看,百度目前是全面布局,先后成立了大数据实验室、深度学习实验室和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而 阿里和腾讯则是各有侧重。


目前,百度的人工智能产品有度秘、百度地图、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另外,百度外卖、百度糯米也引进了 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通过大数据模型推算出餐时间。百度金融依靠图像识别、数据风控技术等能加快信贷产品效率。


阿里的人工智能产品主要应用在两个层面上: 第一是在电商业务,第二则是B端。阿里在人工智能上更多的关注云计算方面。此外,阿里2015年6月联合富士康向日本软银旗下的机器人公司SBRH战略注资7.32亿元,布局机器人领域。


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首先是大量考察和闷声收购货投资美国的机器学习平台类创业公司,比 如美国数据公司Diffbot(1000万美元A轮融资)、生命 大数据和数字生命研究的公司iCarbonX(近10亿元A轮融资)。其次,腾讯研发人工智能研究项目,包括WHAT LAB(微信-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 室)、优图实验室、微信模式识别中心、智能计算与搜索实验室等多个部门。腾讯目前的业务产 品中,微信推出智能机器人“小微”,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定制服务的云搜,中文语义分析平台 文智,应用于腾讯征信、微众银行、财付通的优图人脸识别等等。


京东也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成立了DNN深度神经网络、PCL感知认 知等实验室。


| 2012年起,中国专利数超越美国:


专利方面,美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累积达到26891项,位列全球第一;中国共计15745项,位列第二。自2001年,中国每年新增人工智能专利数增幅较大,申请数、授权数增长了40倍左右,2011年,资本开始涌入AI领域。自2012年开始,中国的专利申请数及专利授权数就超越美国。


14.jpg
16.jpg
18.jpg
20.jpg

注:


1.报告中的统计数据包含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


2.中国专利只统计“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不在此次统计范围。


3.此次统计只针对在中国申请且申请人也在中国境内的专利,在境外已有专利后到中国注册的不在此次 统计范围。


4.“全球专利”中统计的是各国家专利的PCT申请/授权数,仅在本国申请的专利不在统计范围。


5.专利统计时间以专利申请时间为准。


6.同一专利的不同状态(申请号,授权号)视为一个专利。


人工智能,可以说是“万物互联”的最佳解决方案,同时也被认为是IT领域最重要的技术革命,硅谷巨头们,包括谷歌、IBM、苹果、微软、英伟达、英特尔都在AI算法、AI硬件的研发、收购上都有大量的投入。


智东西认为,移动互联正在趋向饱和。就像李彦宏说的:靠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已经没有可能再出现独角兽了。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互联网人口渗透率已经超过50%。互联网未来的机会是人工智能。巨头的研发优势和大数据背景,局限了创业公司的生存空间,但资本的大量涌入依然让AI的创业生态有很好的发展。



附件列表
19.jpg

原图尺寸 68.8 KB

19.jpg

17.jpg

原图尺寸 61.58 KB

17.jpg

15.jpg

原图尺寸 87.49 KB

15.jpg

13.jpg

原图尺寸 71.07 KB

13.jpg

11.jpg

原图尺寸 71.41 KB

11.jpg

9.jpg

原图尺寸 100.42 KB

9.jpg

7.jpg

原图尺寸 83.91 KB

7.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