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美国研究人员: 长期打乱作息 可能诱发肝癌
(华盛顿新华电)美国的研究人员指出,小鼠实验表明,夜班等导致长期作息被打乱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导致肥胖和代谢紊乱,还可能诱发肝癌。
美国贝勒医学院研究人员23日在美国期刊《癌细胞》上报告说,他们通过调节光照,让一批健康且饮食正常的小鼠每隔一段时间倒8小时时差,研究长期打乱昼夜节律对小鼠健康的影响。
结果显示,这些小鼠出现体重增加、脂肪肝、胆汁酸在肝脏蓄积等情况,其中大约10%的雄性小鼠最终患肝癌。
胆汁酸由肝脏合成,在脂肪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但胆汁酸过多也会对肝脏造成负担,诱发肝癌。
研究负责人之一、贝勒医学院副教授傅络宁告诉新华社记者,研究发现,不断倒时差会让小鼠体内控制胆汁酸分泌的两种基因出现异常,导致胆汁酸分泌增多,肝细胞受损,罹患肝癌风险增加。这两种基因在人类体内的工作方式与在小鼠体内类似。
傅络宁说,这次的研究新建立了一种研究肝癌的小鼠模型。先前用药物诱导的小鼠肝癌与人类肝癌差别较大,而由打乱昼夜节律引发的小鼠肝癌在病理等方面与人类肝癌非常相似。
另外,这一研究结果也提示,除了夜班等导致长期时差反应的情况外,实际上如今很多人作息不规律,生物钟紊乱,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如果昼夜节律打乱,即便在饮食等方面注意保持健康,也可能诱发多种疾病,从这次的研究看,至少罹患肝癌风险会增加。转自:
http://www.zaobao.com/news/world/story20161125-694377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