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1053 3
2016-11-30
预测机构为何未能预测特朗普胜选?
哈福德:太多的人将“希拉里被看好”等同于“希拉里会赢”,他们犯下了一厢情愿的错误,但这个错误非常普遍。
英国留欧支持者关注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曾有一种不安的感觉,那就是,眼前的情景似曾相识:来自民粹主义运动的无耻谎言、专家们竞相证明所有明智的人都一致认同该做什么……我们这些曾近距离观察过欧盟去留公投运动的人,对特朗普胜选的可能性一直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美国民主党人对警示的信号没有过那么深刻的体会,因此对特朗普胜选的结果更加意外。
真相是,自特朗普获得提名以来,他当选的可能性就一直很高。博彩市场似乎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投票前一周左右的时候,特朗普当选的赔率是3/1。赔率为3/1的事件常常会真的发生(准确地说,是有四分之一的概率会发生)。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败选的影响比曼城队(Manchester City)输球的影响要大得多,从而也更令人震惊,但它不应更令人意外。自己看好的并不总是会赢。
预测本来就很难,但我们犯下的一些常见的认知错误让它变得更难。那么,我们应该汲取那些教训呢?
首先,人们再次犯了一厢情愿的错误。在英国退欧公投之后,我描述了经济学家盖伊•梅拉茨(Guy Mayraz)的研究。梅拉茨在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的实验社会科学中心(Centre for Experimental Social Science)开展了一项实验。一组参与者被告知,他们是“农民”,如果小麦价格上涨,他们的收入就会增加;另一组参与者被告知,他们是“面包师”,如果小麦价格下降,他们的收入就会增加。随后实验人员交给他们一份号称追踪小麦价格的图表,并让他们预测未来的价格,如果预测准确的话会得到现金奖励。尽管预测准确会得到奖励,但农民身份的参与者预测的小麦价格整体高于面包师身份的参与者。所有人预测的都是他们希望发生的结果。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熟悉?
第二个教训是,正如Good Judgment Project的一个大型试验所展示的那样,自我批判、思维开放的人比思维狭隘、过度自信的人预测更准确。当然这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思维开放是一种稀缺的品质。老是想着我们是会犯错的,就像老是想着我们是会死的一样:大多数人觉得想这些膈应,因此我们不去想它。
无论你是与朋友畅饮啤酒还是在有线新闻网上预测,社会压力总是让你做出有趣而自信的预测,而不是支支吾吾地解释你可能在哪些方面出错。自信、吸引眼球的预测是分析和评论文章的“零食”:所有人都知道,它们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但我们似乎就是忍不住对它买账。
有趣的是,我们看到纳特•西尔弗(Nate Silver)的政治预测网站FiveThirtyEight勇于自我批判。当西尔弗在2012年成功预测之后春风得意的时候,我在一个公共场合采访了他。观众提的问题都在奉承他,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西尔弗一直强调自己不过是走了运,未来的预测会更难。
这一次,FiveThirtyEight搞砸了对共和党提名的分析:民调显示特朗普遥遥领先,但没有人完全相信这一点。然而最初的失败引发了一些反思。FiveThirtyEight汲取了教训。在其他预测机构认为特朗普会被淘汰的时候,FiveThirtyEight还在一直关注民调,并继续宣称两位候选人取胜的可能性不相上下。
第三个教训是,我们必须保持开放的思维,明白可能的结果并非只有一种。太多的人将“希拉里被看好”等同于“希拉里会赢”。这显然是错误的,但这种错误很普遍。甚至专业预测机构也往往将极大可能性视为确定性。黑猩猩投掷飞镖做出的预测,未必比专家的预测不靠谱,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倾向。虽然黑猩猩的预测也常常不准,但至少它们不会系统性高估自己的几率。
或许牢记结果并非唯一的最佳方式是设想各种场景。我之前写过场景规划的方法:场景是关于未来的令人信服的连贯故事,与所有好的故事一样,它们往往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一个场景规划者将会创造至少两个对立的场景,这有助于人们保持开放思维,并准备好迎接不止一种结果。
……
FiveThirtyEight没有完全采纳场景规划方法,但它的确清晰地描述了那种民调错误,如果产生特朗普获胜的结果,那么那种错误的存在将是必需的;它还提醒人们,此类民调错误非常普遍。甚至FiveThirtyEight也青睐希拉里,但该网站向读者非常清晰地描述了,假如特朗普胜选这种不太可能的情境当真出现,它会如何发生。
场景思维并不是真的为做出更好的预测而设计的,尽管我认为它不无裨益。它的作用应该是让人们未雨绸缪。特朗普胜选让许多人措手不及,这很奇怪。我们针对远比劣势总统候选人胜出更不可能的事件,都采取了预防措施。
2016年的政治有许多令人沮丧的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们未能对完全可以预见的可能性做好准备。如果说乌云还有一道金边的话,那就是:不确定性没有消失,因此现在汲取教训还为时不晚。
蒂姆•哈福德的新书《凌乱:如何在一个追求条理的世界中保持创造力和弹性》(Messy: How to Be Creative and Resilient in a Tidy-Minded World)由利特尔-布朗公司(Little, Brown)出版-Twitter @TimHarford-译者/邹策
转自: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0355?full=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1-30 08:49:08
http---i.ftimg.net-picture-2-000066702_piclink.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 00:56:37
预测与实际发生, 正如: 天气预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 04:02:54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