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一直是人们中长途出行的首选,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现在的高铁动车,行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等战略引导下,给中国的轨道交通发展又带来了一轮重大发展机遇。

据悉,我国到2020年或将建5条以上中低速磁浮线路 建议已递交中央。我国市轨道交通发展进入快车道,至2020年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约1.8万亿元,带动的产业规模约2.5万亿元,完全可以容纳中低速磁浮交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为包括地铁、轻轨、单轨、市域快轨、现代有轨电车、磁悬浮和APM(无人驾驶)在内的7种模式构成的城轨体系。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末,运营线路中地铁占比约73.4%,其他种类的城市轨道占比达到26.6%;同时,在建线路中地铁占比约67%,其他种类城市轨道占比达到33%。
今年10月,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点,中国中车已经承接了时速400公里跨国联运高速列车、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的研发项目。中国2017年还即将建成真空管道高速(400km/h)试验线。未来,真空管道的概念时速可以达到1000公里以上。
相比国际,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仍然起步较晚。美国、日本、德国、韩国都是从事磁浮交通技术研究的主要国家。但我国人口众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潜力巨大。
“十三五”期间,铁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将维持在年均7500亿元至8000亿元水平,“经济托底”叠加“需求拉动”,轨道交通基础建设进入第三次发展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