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从未说过经济学是“科学”,在我所看到的汪先生的论述,好像也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我说过“经济学使用了科学的方法论”。这里的“科学”,不是“真理”的代名词,而是在波普尔含义上,或者是继承了波普尔含义的拉卡托斯之后的学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是可以不断被证伪而逐步演进的一种逻辑自洽的理论假说框架。而且,在更宽阔的视野中,这种理论假说与不遵从这种框架的其他理论假说具有同等的地位,比如康德的先验理论、黑格尔的辩证法、语言学、美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等。显然,如果我们硬要把可控制和可重复试验作为检验科学的乃至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我认为,我们应该遗憾地看到,我们的视野太狭小了。因为这种试验,甚至在量子力学的视野中,就已经不存在了。
2、我不懂经济学,也不懂需求定律,下倾和上倾具体如何如何,我还要学习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说,限于水平所限,只要先粗枝大叶地说一点肤浅的看法:
(1)你引的文中所指需求定律,汪先生是指书本上的理论,不是汪先生自己所意指的定律,汪先生自己也没有定出来说什么需求定律。因此,不存在你所谓的“原生性”和“派生性”的问题。
(2)希克斯需求是教科书上的理论。当我们面对一个实际的经济现象作分析时,要把非希克斯的需求“还原”为希克斯需求,这样才能按照教科书经济学理论走下去(即按图索骥)。但是这种做法会遇到“无穷无尽的‘不可观测’的麻烦”。所以,汪先生是在说,如何用教科书理论来进行实地分析,而不是像你所言在“理解”经济学理论。理解经济学理论,便有了如何逻辑自洽哪个假设在前哪个在后的问题;但是当你去用这个理论的时候,谁在前谁在后,这都是一种无意义的东西了。所以,知与行,这是两个问题。这一点,汪先生已经非常清楚地说出来了:“我认为理论的主要功能是澄清思想,而不是解决问题。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学的目的仅仅是‘解释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