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7-19 16:21:43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9-7-19 13:14
猫爪 发表于 2009-7-19 08:46
各位的跟贴很精彩,但是和楼主的观点,似乎关系不大。

“依靠通胀保八是一场灾难”。

首先,有没有“依靠”通涨?

其次,能否依靠通涨保增长?

最后,信贷投放量和货币总量是否线性关系?
第一问,目前我国应对萧条的经济学处方完全是凯恩斯主义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鉴于萧条期间税收的大幅减少和国债的挤占效应,实际上“积极的财政政策”之所以能得以实施也靠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过量的货币已是事实。如果站在“货币”而非“物价”的立场上来定义通胀,我们立足于“依靠通胀”的判断大概没有问题。为避免分歧,或者也可以说成是“依靠货币政策”。

问题是如果完全抛弃凯的理论,我们用什么理论来支撑我们救市行为。
政府首要事情就是不让价格下跌,需求引发通缩的后果通常是很难看。


第二问,能否依靠通涨“保增长”要看事实的发展,理论上各有分歧。比较流行的说法是,MV的增长短期拉动Y为主,长期拉动P为主。根据邹至庄先生对中国实证的分析,他认为证明了弗里德曼的理论。
没人否认通账是货币现象。至少在短期内,我们能争取到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16:23:52
financialscott 发表于 2009-7-19 14:54
3# overzenith
不好意思,你的每一个字我都不能同意。
当然了,依照萨缪尔森《经经学》上说的,您的观点都是对的。真的是恭喜你了
你不同意什么
能否详细道来。
小弟这方面是很谦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16:26:07
liyg2000 发表于 2009-7-19 15:44
overzenith 发表于 2009-7-18 19:24
政策最优选择一是不可行,往往是次优选择。
除了制造通账,我们还能般干什么了

什么叫通账?
通账是价格的持续上涨(注意:是持续,而不是一次性的冲击)
通账发生,必发生三件事:
1,赤字货币化
2,需求的持续上升
3。名义价格粘性,劳动力市场出清需要时间调整,通货膨账税才可能征收

至少2是没有发生,需求的持续上升通账才有可能。
cpi还是负,离政府目标4%还有一段距离。
车还在直路上,没必要刹车
我乐观的认为,09中国不会发生通账
关于第二点,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里已经体现了
关于第一和第三点不太明白。

除了制造通货膨胀,政府能做的事多得很
关键是政府还能做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17:45:40
21# liyg2000
美元是世界货币,是各国外汇储备的中最大的一块,美元贬值你说能没有影响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18:10:30
overzenith 发表于 2009-7-19 16:21
问题是如果完全抛弃凯的理论,我们用什么理论来支撑我们救市行为。
政府首要事情就是不让价格下跌,需求引发通缩的后果通常是很难看。
没人否认通账是货币现象。至少在短期内,我们能争取到时间。
1.我想,在此贴我并未表达我个人的观点,仅仅是阐述一些流派对大萧条问题有不同于凯恩斯的看法而已。这是一个事实陈述。2.宏观经济学流派众多,有资格开经济学处方的,当然并不止凯恩斯一家。不赞成政府救市的成熟的宏观经济学流派有的是。3.关于“通缩”的后果,至少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因为“总需求”方面的原因必然要导致名义产出PY下降,那么与其让Y下降,不如让P下降。“总需求干预”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所谓的价格粘性,那么既然一般价格水平在向下调整了,产出总会恢复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又何劳政府多此一举去干预?

总之,在这个问题上。理论界存在着重大的分歧。

不过我比较吃惊您对通胀的立场:如果您居然同意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而非价格现象,这是货币主义观点,那么现在当然算是“通货膨胀”,同时现在的萧条大概更加没有疑问,那您似乎没有理由否定“滞涨”了,呵呵。

我的理解,您还是站在新古典综合立场上,以一般价格水平来判断是否通胀的。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18:11:08
overzenith 发表于 2009-7-19 16:26

关键是政府还能做什么呢??
减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18:49:56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9-7-19 18:11
overzenith 发表于 2009-7-19 16:26

关键是政府还能做什么呢??
减税
我认为,不合理收入分配体制造成了有效需求不足,这是根本性问题。最广大劳动人民收入少,消费少,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无足轻重。一个国家,把大部分人都撇开,去搞经济,始终是不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19:38:43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9-7-19 18:10

1.我想,在此贴我并未表达我个人的观点,仅仅是阐述一些流派对大萧条问题有不同于凯恩斯的看法而已。这是一个事实陈述。2.宏观经济学流派众多,有资格开经济学处方的,当然并不止凯恩斯一家。不赞成政府救市的成熟的宏观经济学流派有的是。3.关于“通缩”的后果,至少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因为“总需求”方面的原因必然要导致名义产出PY下降,那么与其让Y下降,不如让P下降。“总需求干预”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所谓的价格粘性,那么既然一般价格水平在向下调整了,产出总会恢复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又何劳政府多此一举去干预?

总之,在这个问题上。理论界存在着重大的分歧。

不过我比较吃惊您对通胀的立场:如果您居然同意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而非价格现象,这是货币主义观点,那么现在当然算是“通货膨胀”,同时现在的萧条大概更加没有疑问,那您似乎没有理由否定“滞涨”了,呵呵。

我的理解,您还是站在新古典综合立场上,以一般价格水平来判断是否通胀的。对吧?
呵呵,没那么多名词。
我充分相信市场的调整能力。
但同时我也认为政府有出手必要。
其实,市场个体最大费用(或者说成本)就是“寻价”,政府现在让商品更快,更低成本的“寻价”,至少不是坏事。


至于政策,我理解成:
就象一个病人,他完全可能已存在几种病(比如,肾病,肠胃不好,)。
一但发生不利冲击(车祸,非典,h1n1),哪怕消炎药、抗生素对肠胃、肾不利,
你要是医生,你也不得不用这些药。
药无治百病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19:40:07
liuyongfei180 发表于 2009-7-19 18:49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9-7-19 18:11
overzenith 发表于 2009-7-19 16:26

关键是政府还能做什么呢??
减税
我认为,不合理收入分配体制造成了有效需求不足,这是根本性问题。最广大劳动人民收入少,消费少,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无足轻重。一个国家,把大部分人都撇开,去搞经济,始终是不行的。
没看出您的评论和我的发言有什么联系,呵呵。

“有效需求”这个概念,在凯恩斯那里,是和“收入分配”没有任何关系的。而在马克思那里,并没有“有效需求”这样一个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19:42:28
通胀从现象上描述是物价的持续上涨,从本质上说是人们预期货币贬值产生的一种消费心理,导致需大于求物价持续上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19:46:04
overzenith 发表于 2009-7-19 19:38

呵呵,没那么多名词。
我充分相信市场的调整能力。
但同时我也认为政府有出手必要。
其实,市场个体最大费用(或者说成本)就是“寻价”,政府现在让商品更快,更低成本的“寻价”,至少不是坏事。


至于政策,我理解成:
就象一个病人,他完全可能已存在几种病(比如,肾病,肠胃不好,)。
一但发生不利冲击(车祸,非典,h1n1),哪怕消炎药、抗生素对肠胃、肾不利,
你要是医生,你也不得不用这些药。
药无治百病啊。
您“相信”什么,那是您的价值观,我不予置评。但是政府的“货币政策”最大的坏处恰恰是它扰乱了相对价格体系,这似乎是公论。

谈到“医生”,我恰恰以内科医生为职业。我们的原则是,治疗最好是激发患者自身的调整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20:03:39
liuyongfei180 发表于 2009-7-19 18:49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9-7-19 18:11
overzenith 发表于 2009-7-19 16:26

关键是政府还能做什么呢??
减税
你说的减税,我是不同意,这比制造通账更难,更难掌控。
按佛老消费理论(哪怕存在流动性约束),暂时性的税收变动对当前的消费是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果要使消费支出重大变动,税收的变动理论上是相要当大的,或者人民认为这变动是持久性
最可怕的是,为了达到政策的长期效果,任何大的税收变动随后必须慢慢的往相反方向超调。
最后,也就是约束条件:马上就实行的社保,医保改革,给未来政府支出持续的压力,税基本来就有待开拓,减税空间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20:58:50
央行现在已经在警示风险,就看决策者的政策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21:07:49
文好 回复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21:50:17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9-7-19 19:46
[
您“相信”什么,那是您的价值观,我不予置评。但是政府的“货币政策”最大的坏处恰恰是它扰乱了相对价格体系,这似乎是公论。
没错,让市场自我调整从长期看是最好的。
但是,这调整的过程漫长且充满不确定的冲击,这也是公论。


谈到“医生”,我恰恰以内科医生为职业。我们的原则是,治疗最好是激发患者自身的调整能力。
为职业?那老兄,可真是多才啊
那我的观点你更容易理解。
我要是没记错,各大医院最“醒目”的部门应该是急症(虽然我没被抬进过)。
你所在的内科可不是那么好找到的(不幸拜访过一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22:02:20
只恨财政学没认真听讲呀~[cr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22:08:58
通胀不远了,能闻到它的气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22:16:35
不错。有些日子没有看到高手云集的好帖了。希望能更深入分析下去。
插一句,前面有人提到“佛利民认为大萧条的原因是当时的美联储注入货币的速度太慢(实际上当时它是当回收流动性),结果令一场普通的衰退变成灾难性的大萧条”,恐怕事实与此有相当大的出入。
事实上,在1929年著名“黑色星期二”第三天,美联储便降息,在1930年又接连降息5次,直至1931年5月将贴现率降至1.5%,这在当时是个创纪录的低水平。
诚然,在1930年末至1933年初,美国的货币总量大约减少了三分之一,但这绝不是美联储回收流动性的功劳,恰恰相反,是由于大萧条期间人们疯狂的储藏现金行为大幅抵消了美联储试图扩张信用的努力。
因此,在大萧条出现的原因上,弗里德曼的解释仅“貌似合理”而已。而为此,伯南克深情款款向弗里德曼道歉,“不再重蹈旧辙”,呵呵,结果将会如何?恐怕差不多是——重蹈旧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22:18: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22:19:31
牛人真多,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22:43:18
和体制没多大关系,和人为的主导有关。
我注意到建国以来,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都是一窝蜂的去搞某一件事情,从不统筹规划协调好。
如:大炼钢铁,集体农庄,大跃进……
总是为达到一个目的不择手段,包括改革开放中一些政策也是如此。
希望国家能够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好,不要把理论仅仅停留在口号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22:43:23
先医好了头,等脚痛了再说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22:43:35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9-7-19 14:50
liyg2000 发表于 2009-7-19 14:05

现在人民币实行怎样的汇率制度都不太清楚了,如果真的是如一篮子货币挂钩也没问题,但近一年好像又和美元挂了


如果实行张五常教授说的挂一篮子物品,稳定自己的货币购买力,那么美元自己怎样搞也不会理它了(实际上也理不了)
我个人看法,张五常先生的这个货币主张其实比金本位或者完全的浮动汇率交易费用都要大,恐怕不能算是一个理想的货币制度。

您若对此感兴趣,我们另外开贴讨论,以免离题,呵呵
你说的交易费用的比较的判断来源于什么?不明白,请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23:38:37
lyoyoqo 发表于 2009-7-19 22:43
你说的交易费用的比较的判断来源于什么?不明白,请教!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99296-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23:40:36
个人担心的是未来总供给过剩加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23:56:44
1、数据本身就有问题,我们的讨论就是无本之木
2、强势政府既然能09年搞通胀,2010年就能遏制通胀!
3、信心最重要,保八就是信心的体现!政府下的棋很大,我等升斗小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23:59:12
overzenith 发表于 2009-7-19 20:03


你说的减税,我是不同意,这比制造通账更难,更难掌控。
按佛老消费理论(哪怕存在流动性约束),暂时性的税收变动对当前的消费是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果要使消费支出重大变动,税收的变动理论上是相要当大的,或者人民认为这变动是持久性
最可怕的是,为了达到政策的长期效果,任何大的税收变动随后必须慢慢的往相反方向超调。
最后,也就是约束条件:马上就实行的社保,医保改革,给未来政府支出持续的压力,税基本来就有待开拓,减税空间不大。
弗里德曼本人是主张减税的。基于这一事实,您“根据他的消费理论”而进行的推演看上去符合他本意的机会不大。

我揣测您的上述意见倒有点象理性预期学派对货币政策的分析。我的看法是:第一.弗里德曼反对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他所主张的减税当然不会是暂时性的。而持久性的减税增加的是“恒常收入”,弗里德曼认为这将会导致消费增加。第二,减税本身并没有“货币幻觉”,人们的决策并不附加一项预期。因此,谈不上“为了达到政策的长期效果,任何大的税收变动随后必须慢慢的往相反方向超调。”第三,更重要的是,减税可以增加总供给。

至于您谈到的“约束条件”,我倒是认为,在中国的现状下尤为不宜。任何政府都有膨胀预算的冲动,而我们这么个特殊国情下,如果听任不受制约的权力假借公共开支之名扩大支配资源,出点必然会有的豆腐渣工程贪腐丑闻倒还在其次,这个摊子将来如何收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0 00:00:52
看了,十分受教~~
(1)十分赞同2楼~~毕竟我们无法脱离全球化~~
(2)张三李四斑竹,19楼观点很经典,深度佩服中~~
(3)个人觉得与1998年不完全相同,此次政府大胆放松金融政策,不无不可,观望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0 00:08:00
复杂的情况,但我相信可知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0 00:13:25
overzenith 发表于 2009-7-19 21:50

没错,让市场自我调整从长期看是最好的。
但是,这调整的过程漫长且充满不确定的冲击,这也是公论。
“长期”调整之痛苦,据说是因为价格调整之缓慢;如果价格弹性,那么萨伊法则自然成立,也没有我们那么多争论了。

既然如此,在萧条时期出现的迅速的价格下降,特别是当时首先表现石油和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就是一件好事情。有什么必要非要用货币手段来阻断这种有利于经济复苏的市场自我调整?

相反,倒是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定量增发”之后,油价一路反弹,有色金属高歌猛进,制成品价格却向下,最痛苦的是谁?当然是生产企业。加上政府因为公共开支增加而税基减少,对企业的征管力度必然加强,这许多对总供给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滞涨难道还会很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