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掌管着逾2.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行事低调神秘一直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风格.对于刚刚上任、擅长货币政策理论的新局长
易纲,最大的考验可能莫过于如何在外汇资金净流入的中国,练就一双识别"热钱"的火眼金睛. 而易纲面临的另一考验则是:如何让逾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既增值又安全,而不仅仅靠增持美国国债,这一做法已招致国内诸多的批评和指责;同时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不授人把柄,让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和央行的货币政策实现完美对接.
易纲此前曾表示,总体看,外汇储备要考虑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这三个原则,正是这种较为保守稳健的经营模式才保证了中国
外汇储备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保持安全.而对于是否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易纲则表示要以中国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决策,保证外储投资的安全和适当的收益.
这诸多的难题对于2007年底就担任央行副行长的
易纲,从以往只需专注于宏观货币政策的考虑,到刚刚转战到外管局独挡一面,具体到实际外汇管理中的微观领域,或许是个不小的考验.
一位曾在工作中与其接触的人士就称,"通常学者型官员乐于也善于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观点,易纲也如此,不过随着官场职务的变化,他现在变得不怎麽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