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掌管着逾2.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行事低调神秘一直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风格.对于刚刚上任、擅长货币政策理论的新局长易纲,最大的考验可能莫过于如何在外汇资金净流入的中国,练就一双识别"热钱"的火眼金睛.
中国央行最新数据显示,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馀额为2万亿1,3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4%,继续稳坐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这一"头把交椅";6月份外汇储备增加421亿美元,同比多增302亿美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官方人士就称,"易纲的货币政策理论水准相当不错,人也很平和,而外管局是一个从事外汇管理的具体职能部门,不仅要有把握全局的视野,也需要很强的专业操作能力,尤其现在都盯着中国的外储数字,担子很重."
事实上,论行政级别,外管局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局长人选通常也是人行副行长,因此无论从人事权或政策制订等各方面,外管局都显得独立性不足.
不过,随着中国外储规模的急剧扩大,以及外汇管理政策由以前的"宽进严出"转变至"均衡管理",对外管局掌门人的各项能力要求自然水涨船高,也意味着中国外汇管理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
外管局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经济越开放,对领导的要求越高,...外汇管理部门尤其如此,不能只局限在具体的外汇管理业务里面,更需要的是举重若轻."他并认为,易纲的业务能力或知识层面应该都很值得期待.
根据外管局网站介绍,经济学博士的易纲,2004年7月任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期间于2006年9月-2007年10月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主任),2007年12月起升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目前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新局长的考验**
面对中国外汇管理政策思路的变化,以及在促进贸易便利化,鼓励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诸多的管制正在解除,包括放宽对外汇资金流出的审查,监管手段也更加市场化,如何有效监管庞大的外汇资金进出,以及区分混杂在真实贸易背景下的"热钱",无疑是易纲"新官上任"後需直面的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而从急剧攀升的外储数字,联想到今年以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升温,无疑又再度引发了中国是否有"热钱"流入的猜测.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博士研究指出,采用"月度外汇储备增加额-贸易顺差-FDI(外商直接投资)-汇率变动造成的估值效应"估算,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已出现明显的国际资本流入,总计为908亿美元.
易纲面临的另一考验则是:如何让逾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既增值又安全,而不仅仅靠增持美国国债,这一做法已招致国内诸多的批评和指责;同时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不授人把柄,让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和央行的货币政策实现完美对接.
美国财政部周四晚间发布公告显示,截止今年5月末,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金额达到8,015亿美元,当月大幅净增持380亿美元,但仍以一年期内的短期国债为主.
易纲此前曾表示,总体看,外汇储备要考虑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这三个原则,正是这种较为保守稳健的经营模式才保证了中国外汇储备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保持安全.而对于是否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易纲则表示要以中国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决策,保证外储投资的安全和适当的收益.
这诸多的难题对于2007年底就担任央行副行长的易纲,从以往只需专注于宏观货币政策的考虑,到刚刚转战到外管局独挡一面,具体到实际外汇管理中的微观领域,或许是个不小的考验.
一位曾在工作中与其接触的人士就称,"通常学者型官员乐于也善于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观点,易纲也如此,不过随着官场职务的变化,他现在变得不怎麽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