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消息,完全可以判定经济的前途。
东莞台资企业万士达公司停工停产,7000名员工受到影响。东莞市政府5日正式对外通报称,受母公司台湾胜华集团结构调整影响,该集团在东莞东城和松山湖的两家子公司——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将于近期正式停工停产,并积极寻求整合重组。两家企业现有员工约7000人。 万士达公司于1995年4月开始运营,主要生产中小尺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现有员工约5000人;联胜科技于2010年7月设立,主要研发生产触控面板或触摸屏等,今年11月营收开始下滑,现有员工约2000人。
万士达在东莞一直都是比较牛的企业了。
我们经常会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如此?为何中央不断地出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可中小企业的破产依旧愈演愈烈?
万事达无论如何不属于低端制造业,应该属于中端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中,以低端和中端为主,高端基本没有。现在的危机,已经不是低端,而是扩展到中端。
中国过去三十年,开启了工业化,未来的前途是提升工业化的水平,稳固低端,强化中端,向高端进军,这是中国经济的前途所在。
如果低端破了,中端也接着破,经济的前途可想而知。”(1)
中国经济想向什么方向发展?是由中国存在什么样的需求决定的。稀缺经济学认为,需求引导着经济,社会中有什么样的需求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表现。要想引导中国经济,首先需要的是控制中国的需求,需求不旺盛,经济是不可能活跃的;不正当的需求得以存在,中国的经济不可能正常。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经济不景气是由于需求不旺盛造成的。在80年代以前,中国人的工资很低,只能满足起码的生存需求,对于现代式的生活方式他们即不能去追求,也不敢去追求,从而造成了中国社会的需求不振,中国经济在萎缩的状态下生长。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工资不高与经济的普遍不景气有关,在那个处处讲政治的年代,没有几个企业是景气的,企业即拿不出多余的钱来分发给职工,企业也没有充分的自主权来发放。记得有一个反映大庆王进喜的影片,其中有一个情节有人举报王进喜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买了大量的土豆,连土豆都不可以正常需求的年代很难说社会的需求有多旺盛,经济能如何景气。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政治对经济的束缚逐渐的放开了,在开放市场的同时,人们的需求增长了起来,人们越开越清楚追求美好生活是被允许的,是正当的。八十年代之后人们开始敢公开的下馆子了,敢穿鲜艳的衣服了,并逐渐追求住房和家电,人们的需求在不知不觉间增长着。
为了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会想尽办法捞钱,只有有了钱,自己的需求才会被满足。于是从八十年代之后,中国人对于财富的渴望呈现了疯狂的程度,为了让自己挣得尽可能多一些,每个人都在运用自己的所能,80年代兼职的有之,做小买卖的有之,开皮包公司的有之,傍大款的有之,总之是各尽所能,各村各有各村的高招。
80年代之后,构成中国需求的主要是国内和国外需求两块。对于国内的需求的解决属于“改革”的范畴,就是放开人们的需求,使得中国的需求成长了起来。
80年代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开始经历一场新的重大变革,“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各地推开。在那些长年的大锅饭严重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分田到户是非常必要的;而华西村每人只有半亩地,集体经济已经十分壮大,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80年代出现最频繁的词是“承包”,进入80年代之后,农村的“联产承包”的成功被引进到了城市,打破了“大锅饭”,提高了人们的劳动热情。开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城市的“承包”在各个工厂轰轰烈烈的展开,个体工商业和集体经济发挥着作用。人们手中的收入在增长,很快的到了80年代末,国人就能够享受得起黑白电视机了,进入90年代则是彩电冰箱的时代。中国人的需求旺盛了起来,这一旺盛的需求反过来促进着经济的发展。
对于国外对中国的需求是通过“开放”实现的。80年代的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实行对外开放,一个关键是要正确地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通过“开放”放开了国外的市场,使得国外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扩大了,这一需求反过来影响着国内的经济,深圳等沿海的对外加工企业多了起来,国外市场的开放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兴奋剂,使得中国的需求增加。
可以说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因为放开了人们的需求引起的。在改革开放前的文革时代,人们即不能也不敢有所需求,当年的“艰苦奋斗”成为了人们的座右铭,追求美好生活方式会被带上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的帽子,会被批斗的,使得当时的中国的需求很低,能吃上一顿肉都是梦想。改革开放后,允许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了,使得人们开始追逐财富,目的不过是为了使自己过得更好。由于放开了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人们的需求也变得现实起来。
在文革时代,不允许你追求美好生活,不允许你拥有财富,拥有财富会被当成剥削阶级,连爱美的女孩子都不敢穿花衣服,不敢涂脂抹粉,那个年代的需求于是被限制在了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层面,他们除了吃、穿没有太多的追求了,即使是吃穿也从来没有被满足过,而只能“凭票供应”。可想而知当时的中国需求是多么的低?如此低的需求不可能拉动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之前城市的工厂开工不足,连城市的子女都安排不下,就是因为需求不足造成的。没有需求,你生产出来再多的商品也没有人要,商品因为不能通过交换实现价值而成为了多余的产品。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放开了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允许人们对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人们的需求很快的上了一个台阶。改革开放是从“联产承包”的改革使得中国人很快从吃不饱变成了吃得饱,再到吃得好,从温饱的需求水平跃升到了小康的需求水平。
随着人们需求水平的提高,需求市场一下子扩大起来。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需求还是有限的,因为当时人们还处在生存需求的水平,人们手里扣除了买粮、买煤之后所剩无几,根本不可以有多余的钱用于当时的“高消费”,受当时的社会需求水平的限制,那时的人买一个时髦的纽扣都是额外的花销,这么低的社会需求限制着商品的发展,你所生产的商品只有便宜,还要比现有商品上一个档次才会吸收可怜的社会需求,于是在80年代初畅销的商品是非常有限的。在相对贫穷的80年代只有过年了,大家才会集中花费自己手中的钱,为了过上一个丰富的年,普通人家会买酒,啤酒于是变得供不应求了,连啤酒都不能敞开供应了,能去啤酒厂特批一箱啤酒都是特别风光的事。过年了,家里人会买几件新衣服,买几件时髦的家电。当时的电子产品不过是录音机,黑白电视机,电子表等。当年时兴的服装不过是喇叭裤、港衫、西装、回力鞋。80年代的商品是有限的,一方面是受需求的限制而不可以过多的消费,另一方面是受到商品供应的限制即使是有钱也没处花。
进入90年代之后,人们从温饱水平中爬出来,手中的钱多了起来,人们的需求也开始上档次了,人们不再安于看黑白电视机了,彩电成为了大多数家庭的新宠。彩电、冰箱、洗衣机成了当时的“三大件”,当时的人们为能够拥有一台彩电而四处走关系。受到当年市场需求的吸引,80年代末国内好多工厂“引进”了国外的生产线,当年的产品逐渐由计划经济步入了商品经济的轨道,适销对路是当时的主流,而不再执行“计划”的指令了。
一个人要获得财富和利益两种方式达到——做对对方有利的事或伤害对方。抢劫、偷窃、欺骗都可以获得利益和财富,但这种获得利益的方法都是通过伤害另一方达到的,此种行为与动物相像,是人类所不齿的。狮子饿了,要填饱自己的肚子只有通过猎捕其它的动物达到,对于狮子最大的利益就是把其它的动物当食物,只有通过伤害其他动物得到自己的利益,狮子是没有其他的办法获得自己的利益的。
人类从动物世界中走出来,当人面对的是人而不是非同类的时候,他再通过伤害对方获得自己的利益就会危害人类本身,于是不论何时,至少在人类步入文明的时候,抢劫、偷窃、欺骗都是被禁止的,通过伤害他人获得自己利益的行为都是被确定为一种罪恶。人类与动物不同表现在人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做对方有利的事来换取自己的利益。因为人类群居之后,人类更需要他人,通过满足这些需要足可以获得自己的利益,在人类的早期,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大的需要,谁能够带给大家安安全会获得尊重,大家服从他,他于是可以获得更多的自己的利益。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多种对他人需要的方式被开发出来,人类可以通过为其他的人织布、做生活用品来获得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只有通过伤害其他的人才能获得自己的利益。在人类步入文明之后,通过互利获得自己的利益就被允许,而保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人类的沟通、共赢成为了人类社会的主流,商品社会的基础就是以他人的利益为条件发展起来的,而不是通过伤害其他人能成为商品的。
当放开了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之后,人们获得自己的利益伤害他人的方式就掺杂其中,无论什么样的国家小偷都是存在的,但都是被禁止的。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由于放开了人们对财富的追求,那么与对财富追求的放开的同时因没有有效的甄别,通过伤害他人获得自己利益的行为就掺杂其中,使得开放了的中国步入了混乱的状态。
改革开放的成功得益于对人的追求财富的开放,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开放出现的诸多问题也是由于在放开了人们对财富的追求而带入了一些伤害其他人的行为,由于没有很好地抑制伤害其他人的行为,因为伤害他人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使得伤害他人的行为得以大行其道,使得中国的经济步入了混乱的状态。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1 暗中伤害他人
如假货的泛滥、有毒有害食品、假药等都是在暗中通过伤害他人达到获取个人利益的目的的。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任何人都不敢明目张胆地通过伤害他人获得自己的利益,因此伤害他人的行为只能走隐蔽的路线,暗中伤害他人。单存从获得个人利益的角度,伤害他人获取个人利益是最方便的,这也是伤害他人的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所在,当一个人想走捷径获得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伤害他人就成为了他的首选,因为作对其他的人你有利的事来获取个人的利益太难了,你要想通过为他人做饭获取自己的利益只有在保证你做的饭好吃的前提下才成为可能,否则是没有人用你作饭的,你也不可能通过为他人做饭来获取自己的利益。
2 欺骗
中国的骗子实在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现在的中国,最不相信的就是信任。要干点事情,都是相互欺骗,相互不信任,相互提防。大部分精力都浪费在考察、调查和反调查的伪装和斗智斗勇里面了。
中国的骗子越来越多,越来越猖狂,经常是明着三五成群的集体诈骗,就像中国的小偷一样,已经形成了一个大产业,前段时间中国政府联合台湾、菲律宾、马来亚、印尼等破获的跨国电信诈骗,不是说一年骗几百亿吗。网民说,公安大都知道小偷的团伙和成员,要不当年钟南山的笔记本怎么一天找到的呢?要不武汉的日本人丢的自行车三天就找到?
中国的骗子特别多,已经到了不骗不发财,不骗不发展,不骗不富强,不骗就被看不起的尴尬地步。
3 贪污、腐败
腐败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顽症,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很难根除。但像中国官场腐败、社会腐败、教育腐败、连军队和学术界都腐败了,甚至是全民腐败,腐败泛滥和不可控制却很少见。
贪污、腐败也属于伤害他人获取个人利益的一类,只是这个伤害是对全体中国人的伤害,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其对中国经济的危害是巨大的,因为其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在人人只为自己的中国对于腐败的容忍度很高,原因就在有人们看不到其对自己的伤害。
中国的经济向何处去是由中国未来的需求决定的,也就是说未来的中国有什么样的需求,中国经济就会想着什么方向发展。要引导中国经济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需要做的是控制中国的需求。
从满足需求的结果上看,如果这个需求的满足只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而给其他人带来的是伤害,那么这样的需求就是非正当的需求,是必须要被限制和惩罚的。比如三鹿奶向奶里加入了三聚氰胺,是满足了三鹿老板的发财梦,但给消费者带来的却是伤害,因此此类的需求是不正当的,是需要被限制和惩罚的。因为这个需要的指向是个人而不是大众,现代经济是应该为所有人的利益的,而不是单独的为了某个人而存在的。
从需求满足的过程来看,那些不合理的需求得以满足,都包含着某种罪恶,尽管他得到了个人利益和财富,但是这种得到的手段是不正当的,因为它伤害了其他的人,它的来源的合法性就需要证明。只有财富的来源合法的时候,其结果才能够是正当的,经济的运行才能够正常起来。
正常的经济不正当的需求是不能够得以存在的,但是何以不正当的需求会在目前的中国现实中得以存在?或者说目前的中国经济现实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则是需要我们找出并加以解决的。
个别人的需求只为了自己打算,而会伤害他人的需求是不应该上升到社会需求的,但这种不正当的需求是怎样上升到社会需求的层面上的呢?要么就是它的存在与某个权力部门形成了某种利益共同体,权力部门充当了某种保护伞,使得它的罪恶得以横行。要么就是对这样的罪恶治理和惩罚并不能给执法者带来什么好处和利益,所带来的只是无尽的劳累的工作,此种情况必然助长相关部门的不作为,而任由其罪恶得以横行。
不论是那种情况,都是需要加以解决的,对于第一种情况需要的是深挖其根源,打破利益链,对于第二种情况需要的是其端正其工作态度,任何人的工作都不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如果你只为了自己,你回家享受好了,你不能一方面拿着报酬,一方面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你只有做了对他人有力的事,你的所得才是正当的。
中国的需求正常化了之后,中国的经济才会走上正轨,让我们期待中国经济的未来吧!
(1)、《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如松的新浪博客 (2014-12-2718:4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