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年选我们推荐20本值得珍藏的好书。在文学类书目中,作家阎连科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作品《
风雅颂》值得推荐。作为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并保持批判性的作家,阎连科作品进入本报年选范围已不是第一次。而台湾作家张大春的《聆听父亲》,从写法到阅读体验上都很新颖,《哈尔滨档案》,则是由于其题材的重要性而进入推荐书单,严歌苓的《小姨多鹤》延续她出色的讲故事能力,把一个女人的故事讲述的生动而让人动容。
在社科类候选书目中,徐贲的《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因为其从学术性到现实意义都很强而值得关注,王明珂的《羌在汉藏之间》用人类学的角度讲述了一个民族的悲凉命运,马立诚的《交锋三十年》真实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而戴蒙德的《崩溃》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我们生活的地球那让人担忧的未来。
在历史传记类图书中,杨奎松的《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无疑最值得推荐,而张胜通过与父亲张爱萍多次交谈记录而撰写的《从战争中走来》,以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和作者史家一般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写出了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张爱萍。最重要的是,它真实。此外,美国学者约翰·W·道尔的《拥抱战败》则通过日本战后的发展经验,给正处在和平崛起的中国读者提供了一种借鉴。德国学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则以其对欧洲文明深入浅出的讲述而被提名。
在商业类图书中,田毅的《他乡之税》通过对一个小镇的田野调查,再现了一个小镇的30年税务史,《剑桥美国经济史》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济读本,对经济危机下的当下有一定参考价值,还有,陈志武的《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和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黑天鹅》也同样值得推荐。
在艺术生活类中,白睿文的《光影言语》通过对华语导演的深度访谈,再现了辉煌的华语电影时代,《书店的灯光》是一本为爱书人定制的书,讲述的那些书店的故事可以打动任何一个爱书人,黄锐的《
北京798》可以看作是一部“798”艺术工厂的发展史,而韩国人李孝仁的《追寻快乐》更是近年难得一见的解剖电影和社会、生活关系的书。
2008好书年选,我们推荐过去的一年值得珍藏的20本好书,今年,我们继续和大家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