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gmoo 发表于 2009-7-20 17:49 liyg2000 发表于 2009-7-20 17:09 事实上张五常教授想出这种方法就是受到朱镕基的启发。朱镕基时期人民币就是挂在1美元兑8.27人民币这价格上面的。张五常教授就话过,只是改锚,而下锚的方法不变还是不一样吧? 在朱时期的做法下,央行自己可以直接按这一汇率进行人民币与美元的交易(从而可以吐纳美元)。
liyg2000 发表于 2009-7-20 17:09 事实上张五常教授想出这种方法就是受到朱镕基的启发。朱镕基时期人民币就是挂在1美元兑8.27人民币这价格上面的。张五常教授就话过,只是改锚,而下锚的方法不变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liyg2000 发表于 2009-7-20 17:58 问题就是央行是否有足够的美元跟国际钞家进行对冲呢?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10-4-16 23:40 商品价格用货币表示,其实货币价格也同时用商品来表示了,你说商品价格跌,也就是说货币价格涨,货币价格涨的话,你多放货币让它跌到你指定的价格不就行了吗?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10-4-16 23:34 时滞总是有的,钩住期货的话,时滞最多一个月。关键是可成交,可以提高货币购买力的可信性,降低信息费用。实际操作中,不用秒秒保持币值稳定,1星期或者1旬,操作一次往往就可以了。 第二点,原油和麦子都跌,你发货币嘛,货币多了,它总会涨的,涨到你规定的可成交价格指数,要是没涨到,说明你发的货币不够多,再发,发到达到你规定的可成交价格指数为止。 第三点,政府只用发货币,不买具体的期货合约。 只要选择的期货组合有代表性,货币与期货价格的关系,即保持币值稳定,是可以通过调整货币量达到的。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10-4-17 11:50 呵呵,历史上计划经济,希特勒专制也是胜出者,如今呢,哪个是胜出者? 把时间作为考虑因素之一,约束各种制度的外生变量,诸如要素与产品价格,技术,信息等也会改变的,这些因素改变,各制度的相对租值大小改变,制度就会变迁了,制度优与劣也是对约束其局限条件变化的反应。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10-4-17 12:06 你说的是制度变迁的方式了,制度变迁包括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两种。无论哪种,都是对约束制度的外生变量的反应。是的,要说诱致性制度变迁,或者自由竞争性的制度变迁,贵金属是在这种变迁下当过本位制度,但不是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被别的制度替代了吗?比如纸币制度。这其中的约束条件,可能是国际贸易规模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