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9-7-19 15:48 
关键是在操作上,以一篮物品为锚如何操作?换句话来讲,货币当局如何保证其发行的每单位货币可以购买到其承诺的“一篮物品”?
我想了一下,大致可以有这样几种方法。第一种:国家保存大量“一篮物品”,销售网店遍布城乡各地,足额足量供应保证以政府承诺的“一篮物品”物价水准的购买。这个方案的不可行性一望可知。
第二种,政府将一篮子物品挂牌上市期货交易,根据期货价格波动情况随时调整货币供应量。但是第一,期货价格不等于现货的价格,第二,北京的价格不等于上海的价格。第三,从货币的调整到价格的调整会有时滞,有时候还相当长。
不知您有没有更好的操作方案?
第一种方案肯定是不可行的,也不是张教授建议的。这种货币政策是保价而不保换。即央行这保证你用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肯定能在市场上买到这一篮子的物品。央行绝不参与到这些物品的买卖过程当中,央行只管货币而不管其他。
第二种,是选定现在就在期货市场上交易的物品作为这一篮子物品当中的一员(的确这选择物品的工作量是最大的),比如选定一篮子的股票作为某一个股票指数的成分股一样,选哪些进入学问最大,但以后的事情就简单了。用期货价格还是用现货价格张教授说过是用现货价格。至于各地价格的差别,关键是选物品的本事了。美国的金价与中国的金价应该差别不大。
关于第三点时滞问题,肯定是有时滞的。但问题是几乎所有的货币政策都会有时滞而不是单单只是挂一篮子物品有时滞。我认为货币政策的时滞应该分为两种,一为央行知道商品价格上涨知道通货膨胀发生的时滞,一为央行通过回收货币到最后商品价格下降的时滞。关于前一种,我认为一篮子物品好过CPI,因为一篮子物品的价格是在市场上交易的,央行可以随时知道它的价格,那么因此而制定的一篮子价格指数就好像股价指数那样秒秒可知,而CPI,就算央行投入更多的力量,总不能一天公布一次吧?关于后一种呢,我认为如果央行制定并公布了可信的通货膨胀目标,而一篮子物品价格指数是公开的,那么人们就可以知道央行接下来进行操作的动作是什么,理性预期可能会加快价格调整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