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实质上是揭示资本家通过资本占有别人劳动的理论。 资本论的逻辑前提是只承认劳动价值。马克思的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只承认劳动价值的社会,再进而建立连劳动价值也不承认的共产主义社会。从人类社会的最终归宿讲,这种发展轨迹是存在的,除非地球毁灭就一定是能够实现的。
价值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社会关系变了价值内含也在变。只承认劳动价值和最终连劳动价值也不承认,并不奇怪。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关系乃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关系,事实上并非只承认劳动价值而是还承认非劳动价值的。如果从实证研究和客观观察看,无视这种非劳动价值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
马克思的逻辑是,价值就是劳动价值,资本不可能创造劳动价值,所以这个制度是扭曲的,应该变革。如果以价值就是劳动价值为前提。马克思的这个逻辑是无可非议的。资本的确不可能创造出劳动价值。
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有他的非劳动价值。这是其现实生产关系决定了的。这种关系,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有存在的根据。超越这种现实限制,过早地否定非劳动价值,其结果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自然会导致社会进步受阻,连劳动人民的利益也是有损的。
由此可见,从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预测人类社会形态变革的角度看,马克思的论述无疑是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的。但如果借资本论套用解释市场经济现实,则显然用错了地方。资本论实质上是说现实制度是扭曲的,扭曲在哪里,应该如何变革的理论,本质上是一种规范经济学,根本不是实证分析。如果实证分析市场经济,资本的非劳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就是要把这种看得见而且事实上存在的东西,视为不合理,进而要变革。
所以说,我们有时候需要警惕,由于把工具用错了地方而责怪工具本身有问题的错误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