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5-9-8 09:28:00
我在上述论文中,已经揭示出:在商品经济中,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和土地等同性及资本的等同性一样,只是一种商品经济中的价值的等同性,它来自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要素的所有权的等同性。
这应该是82楼文章要说的话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8 20:09:00
我说不准是哪位要说的!但把人类的劳动与土地、资本等同起来肯定是不对的,人的劳动创造价值,而生产要素不能创造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8 21:06:00

[讨论]回复楼上网友

以下是引用hljqthzh在2005-9-8 20:09:59的发言: 我说不准是哪位要说的!但把人类的劳动与土地、资本等同起来肯定是不对的,人的劳动创造价值,而生产要素不能创造价值。

1请说明你的“创造”是啥意思:

2请证明你的观点:为啥劳动能创造价值,而生产资料却不能创造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9 10:01: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5-9-8 21:06:58的发言:

1请说明你的“创造”是啥意思:

2请证明你的观点:为啥劳动能创造价值,而生产资料却不能创造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形成也就是创造。生产资料不能提供抽象劳动故不能创造价值。这是马克思的观点,不是我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1 22:16:00

[讨论]回复楼上hljqthzh网友

我认为你发的这个帖子很有必要。我们应该把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一个可以进行科学分析的对象——经济理论史上的学术著作——来看待,决不能把它看成“圣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它按“前提——论证过程——结论”的程序加以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2 17:55:00

《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但不是学术上的圣经,对马克思的批评或批判必须言之有理,有事实根据,必须准确理解其本意,任何强加给马克思的都是错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2 19:57:00

[讨论]回复楼上hljqthzh网友

如果说马克思为了对工人阶级表示支持,而故意编造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那才是冤枉了马克思。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崇尚科学的学者,其次才是一个怀有人本主义崇高品质的道德家。马克思的[资本论],应该首先看成为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理性认识,尽管其中有错误的部分;至于其他人要把它看成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也没有办法,这才是其他人出于他们的利益需要,强加于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1 21:32: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5-9-12 19:57:06的发言: 如果说马克思为了对工人阶级表示支持,而故意编造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那才是冤枉了马克思。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崇尚科学的学者,其次才是一个怀有人本主义崇高品质的道德家。马克思的[资本论],应该首先看成为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理性认识,尽管其中有错误的部分;至于其他人要把它看成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也没有办法,这才是其他人出于他们的利益需要,强加于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的。
恩格斯在《资本论》的英文版序言中说:“《资本论》在大陆上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怎么能说是强加给马克思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2 06:45:00

[讨论]回复楼上hljqthzh网友

凯恩斯的[通论]也曾经被许多人当作“圣经”,但这一点也不能证明它本身不是一本学术著作。这只能说明,经济学术著作,科学性质的部分和道德伦理性质的部分,时常共生在一起,不易分辨。作为经济学者,如果分不清这些,那肯定会出大错误的,最易犯的也是最简单的错误是:把客观经济存在是这样,与客观经济存在应该这样,混淆在一起。社会公众的判断能力是更有限的,促使他们行动的,时常不是理性和科学,而是领袖人物的主观意志,包括领袖人物对一些经济学术著作的一知半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6 10:46:00
运用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同运用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都必须分清,应该是学习经济学的基本常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4 07:56:00
真理确实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如果我们的认识有问题,以此来否定大多数人或领袖人物,那么,我们距离真理就太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4 07:58:00
真理确实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如果我们的认识有问题,以此来否定大多数人或领袖人物,那么,我们距离真理就太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4 21:29:00

[推荐]

不管楼主对我的回复有啥看法和评价,我都向大家热切推荐本帖及其回复!我认为对本帖的探讨,将会促进大家对[资本论]的理性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4 21:43: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5-10-4 21:29:30的发言: 不管楼主对我的回复有啥看法和评价,我都向大家热切推荐本帖及其回复!我认为对本帖的探讨,将会促进大家对[资本论]的理性理解。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预先设定了剩余价值必定为正值。我认为剩余价值可以为负值,而且这个结果可以从马克思价值的定义直接推出来,这里注意的是马克思的价值的含义在商品出售前与商品出售后的价值是不同的,还有个别价值与一般的平均价值的区别。从剩余价值可以为负值这个结论还可以由此来连接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和消费学派之间的分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5 07:33: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5-10-4 21:29:30的发言: 不管楼主对我的回复有啥看法和评价,我都向大家热切推荐本帖及其回复!我认为对本帖的探讨,将会促进大家对[资本论]的理性理解。
感谢您对本帖的支持!探讨这个问题正如您所说,是很有益的。应该是学习和理解《资本论》的起点。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不同见解是正常的。愿我们成为朋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9 13:57:00
以下是引用tangry在2005-10-4 21:43:50的发言: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预先设定了剩余价值必定为正值。我认为剩余价值可以为负值,而且这个结果可以从马克思价值的定义直接推出来,这里注意的是马克思的价值的含义在商品出售前与商品出售后的价值是不同的,还有个别价值与一般的平均价值的区别。从剩余价值可以为负值这个结论还可以由此来连接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和消费学派之间的分歧。

剩余价值为负的结果在马克思价值的定义中是不能直接推出来的,无论是价值概念还是剩余价值都推不出来。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都不可能是负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5 19:44:00

[推荐]理性的探索

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学术探讨,纵使不能达成一致,能成为朋友,亦是一件快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8 11:10: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5-10-15 19:44:36的发言: 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学术探讨,纵使不能达成一致,能成为朋友,亦是一件快事!

您说得对,以文会友,何必强求一致。欢迎您光顾我的主页:请多指教。http://blog.sina.com.cn/u/104411213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8 11:41:00
以下是引用hljqthzh在2005-10-9 13:57:24的发言:

剩余价值为负的结果在马克思价值的定义中是不能直接推出来的,无论是价值概念还是剩余价值都推不出来。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都不可能是负数!

我是对马克思的平均生产价格(马克思众多价值含义中的一种:马克思商品实现前的价值)和平均销售价格(马克思价值众多中的一种,是马克思商品实现后的价值)不断的适应供求关系和生产调节的变化进行跟踪,直到出现平均生产价格高于平均销售价格,这时就出现了剩余价值为负的情况。我是按照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的。我只是把可能为负的情况列举了出来罢了。

详情请看https://bbs.pinggu.org/thread-47597-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0 05:40:00
生产价格本身就是平均形成的。剩余价值为负在理论上是不存在的。亏损的资本家是剩余价值没有实现,也不是剩余价值为负,因此在现实中也是不存在的。这一点与价值是相同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0 5:42:2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1 19:41:00

大家比较多的运用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来讨论或发展马克思的理论,有没有考虑过,实证经济学的方法(比如:“前提—逻辑—预测”研究模式)与马克思研究方法(比如从抽象到具体)的关系呢?

马克思经济理论不仅在具体理论和基础理论形式上与实证经济学根本对立,在研究方法上也是对立的,根本原因是世界观的对立。在论坛里,看到大量在具体理论,甚至在基础理论领域马拉松式的争论,但是关于研究方法的很少。

具体理论争论结束的地方是基础理论争论开始的地方,而基础理论结束的地方则是方法论争论开始的地方。

希望大家的讨论能够深入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2 15:43:00

弹性资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2 16:02: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5 15:46:00

资本论逻辑前提:商品不只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6 01:32:00
以下是引用xianghuai在2005-10-25 15:46:36的发言:

资本论逻辑前提:商品不只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

怎么说呢,还有资本的产品如何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6 01:37:00
以下是引用changyong在2005-10-21 19:41:05的发言:

大家比较多的运用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来讨论或发展马克思的理论,有没有考虑过,实证经济学的方法(比如:“前提—逻辑—预测”研究模式)与马克思研究方法(比如从抽象到具体)的关系呢?

马克思经济理论不仅在具体理论和基础理论形式上与实证经济学根本对立,在研究方法上也是对立的,根本原因是世界观的对立。在论坛里,看到大量在具体理论,甚至在基础理论领域马拉松式的争论,但是关于研究方法的很少。

具体理论争论结束的地方是基础理论争论开始的地方,而基础理论结束的地方则是方法论争论开始的地方。

希望大家的讨论能够深入下去。

马克思其实很实证的,你看他资本论里面尽是举对当时来说是最新的例子来说明他的理论。他论证的缺点是逻辑上面的一些自相矛盾,导致了结论的似是而非,他的理论掺进了一些感情上的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6 09:36:00
以下是引用tangry在2005-10-26 1:32:56的发言:

怎么说呢,还有资本的产品如何理解?

在简单商品生产方式下,劳动者自己占有生产资料,商品只是当作劳动产品即商品来交换;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雇佣劳动(工资劳动)生产方式下,商品不只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且是当作资本产品来交换。通过资本产品的交换,这些资本从剩余价值的总量中,分到和它们各自的量成比例的一部分,也就是分到平均利润。商品不只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且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这句话既包含了资本论的逻辑前提,也包含了资本论的逻辑起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8 17:21:00
以下是引用changyong在2005-10-21 19:41:05的发言:

大家比较多的运用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来讨论或发展马克思的理论,有没有考虑过,实证经济学的方法(比如:“前提—逻辑—预测”研究模式)与马克思研究方法(比如从抽象到具体)的关系呢?

马克思经济理论不仅在具体理论和基础理论形式上与实证经济学根本对立,在研究方法上也是对立的,根本原因是世界观的对立。在论坛里,看到大量在具体理论,甚至在基础理论领域马拉松式的争论,但是关于研究方法的很少。

具体理论争论结束的地方是基础理论争论开始的地方,而基础理论结束的地方则是方法论争论开始的地方。

希望大家的讨论能够深入下去。

您能够从方法论角度思考大家的讨论真是高屋建瓴,令人佩服!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不是绝对对立的,规范方法也是在实证方法运用的基础上遵循客观事实而加以运用的。经济学方法也应该遵循自然科学的方法,在分析客观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可观察变量,进一步将其转化为可控制变量,新的理论就会诞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8 17:22:5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9 20:13:00
我想冒昧问一下,经济学到底有没有阶级性?如果有,那么斯密和李嘉图他们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那他们又应该属于哪个阶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 14:21:00
以下是引用liye1113在2005-10-22 15:43:12的发言:

弹性资本

弹性资本是我提出的概念。生产商品有一种间接劳动,目的是为了使商品以高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而赢利。间接劳动包括市场调查、预测、决策、科学管理、技术革新、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间接劳动创造的价值有正数、负数和零的区别,故称为弹性价值。间接劳动作为投资就是弹性资本,因弹性资本可带来弹性价值,故为弹性资本。商品价格=价值+弹性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