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190 0
2016-12-11

古典经济学是这样一批学者,他们发现了生产在经济中的作用,因而试图用来解释一些经济现象,而想当然地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该套理论一经提出,就被后续的经济学者们做为“金科玉律”,当成了“颠覆不破的真理”,他们从没怀疑“劳动价值论”有什么不严谨的地方,而统一地坚持“劳动价值”学说,“劳动价值论”可以成为古典经济学的标志性的理论基础,从古典经济学之父——威廉配第到亚当斯密,都对 “劳动价值论”做过论述,尽管他们的论述有所出入,但“劳动决定价值”是其理论的基本点和共性。

“所有物品都应由两种自然的度量单位-即土地和劳动-来评定价值。亦即,我们应该说,一艘船或一件上衣值若干面积的土地,另外多少数量的劳动。因为船和上衣都是土地和投在土地上的人类的劳动所创造的。”(1)

把劳动时间看做衡量价值的尺度和基础。这是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如果说把生产和劳动引入了经济领域是古典经济学的一大贡献,也恰恰是由于过分的关注劳动,而把劳动当成价值的形成条件,把劳动价值学说当成其理论的核心限制了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因为劳动价值说并不正确,没有任何的一位古典经济学者给出过证明,证明它就是决定着价值,而只是不加分别的接受了前人的这一假设。把前人的有空想得出的假设当成理论基础,不进行任何分辨是危险的,正是由于古典经济学把劳动价值说的盲目接受,使得古典经济学走入了死胡同,当把劳动这一原本不是价值形成的根本原因的因素当成了价值的形成的条件,就会把人们引入歧途,用不正确的思维去分析实际的经济现象,而放弃了对真实的原因的探讨,使得古典经济学与实际经济的出入很大,而成为空想的经济学。

认为物体的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的假设源于亚里士多德的空想,对于这一空想几百年来没有人怀疑过,人们一直把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当成金科玉律,想当然地认为一块铁的下落速度就是比棉花球的快。直到17世纪伽利略出现,对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提出异议,并想通过实验来验证它是否正确,在比萨塔上的著名的自由炉体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才结束了这一统治人们思想观念几百年的观念,人们才开始用实际而不是空想来考虑自由落体的运动。

劳动价值说也是来自于空想,至于这一空想是不是正确,没有谁怀疑过,没有谁给出过实验验证来证明它的真实或虚假,甚至没有谁通过严密的思考来证明它的正确性或错误所在,劳动价值说就这样被人们不加分辨的接受着,而成为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

在劳动价值论那里,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中所包含的劳动量决定的,这一认识的偏差使得古典经济学步入了歧途,尽管当时古典经济学者并不觉得,但如果我们拿出现实经济生活的特例就会使古典经济学陷入混乱,古典经济学的驳论就会大白于天下。

避开劳动价值说的不力影响才能使得经济学有所发展,于是我们会看到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任何一位现代经济学家都排除了劳动价值说,但他们并没有对劳动价值说证伪,而让这一并不正确的理论得以存活。古典经济学对于中国的影响比对于西方世界大得多,它甚至妨碍了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使得中国经济成为教条的代名词,用这种并不正确的理论指导经济实践必然要导致失败。因此对于劳动价值说的证伪就落在了需求经济学的肩上,因为它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和使命,必须由中国人解决。

如果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其内部包含的劳动量的多少决定了价值的多少,那么从天上掉下来的陨石就不会有任何的价值,因为它里面不包含任何人类的劳动,它是天然形成的,而不是劳动所赋予的。

在古典经济学中价值是不变的,是一个独立的存在,独立与交换之外的东西。古典经济学正是这样解决这个矛盾的,用一个不同于交换价值的价值的概念,来解释交换价值之所以总是变动,而不影响所谓的价值的不变。这样的概念的变换视乎很有道理,但是却使得人忘却了价值到底是什么?如何度量?因为如果交换价值可以用来度量物品的价值,但交换价值又不能等同于价值的话,通过交换得出的价值的度量结果就失去了意义,它于是变成了记录的符号。这样的认识是人们的认识造成的,是人自己把自己逼上了险境。如果交换价值是真实存在的话,那么古典经济学中的价值就是虚幻的存在,它只在观念上存在着,并不真实。正是这样的虚幻的概念要参与进实在的世界之中,才会有人格分裂似地价值的概念。

如果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成立,那么就不能解释存放几十年的酒价格增高的现象。因为酒的存放所施加的劳动很少,与酒的价格增高根本不成比例,那么酒的存放价格增高就不应该是由于劳动量的变化引起的。

劳动价值说为了自圆其说,创造了一个区别于价值的经济学感念——价格,在古典经济学那里,价值是始终不变的,变化的只是价格,而且这一变化始终都是要围绕价值而变化的。

比如金价的提高就会刺激黄金的生产,最终导致金价的回落,似乎是金价始终围绕着里面包含的劳动价值而变化,一但价格偏差价值太大,市场就会调整,使得价格不会严重的偏离价值。

酒的存放价格增高的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是持续的而不是围绕某一价值波动,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格越来越高,与其中所包含的劳动价值的偏差越来越大,而不是波动。

实际上酒的存放的价格与劳动不发生任何的关系,它只受市场上高档酒的存量控制,酒具有越存放越香醇的特点,存放年头越久的酒的口感越好,越容易卖上好价钱。所以酒的存放为酒高价卖提供了可能性,但只是可能而已,并没有变成现实。

使酒的价格变成高价的根本原因在于稀缺,存放年头越久远的酒存量越低,稀缺性越大,价格就越高。或者与其中所包含的劳动量无关。用古典经济学原理很难解释清楚的经济现象在稀缺经济学看来却是很轻松的,原因就是不固守劳动价值说。

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价格可变,价值不变,是自相矛盾的学说。比如可以用这一理论解释存放酒价格变化,说酒的价格虽然变化了,但价值是没变的。

问题是,如果价格是反应价值的,那么会不会有一个变化,而另一个却不变的?如果这两个概念相差太多还说的是同一件事吗?

所以古典经济学的价格与价值分离只能是人格分裂,只能是源自于空想,根本不是来自于经济实际。

一位先生在壁炉旁在看一本书,同时收到了一封信,他把信看完了随手夹在了书里,放在了书架上,过后连他自己都忘了。

经过了若干年之后,他的后人整理书架,偶然的发现了那封信,最令人吃惊的是那封信的邮票是一张珍品邮票,那位先生把信连同邮票夹在书里是无意识的,此后也没有投入任何的劳动,而邮票的价格却在这无意识的存放中翻了几十、上百倍。那么邮票的价格提高与劳动有什么关系?

与存放酒相同,邮票的价格高低与存量有关,或者说与稀缺性有关,而与劳动无关。

实际上陨石的特例和窖藏酒的价值提高的现象足以证明劳动价值说的虚假,就像伽利略用实验证伪亚里士多德一样,窖藏酒同样可以证明劳动价值说是空想。已经有一种商品的价值的高低不与劳动发生直接的联系,怎么能够坚持说劳动价值说是正确的呢?除非我们没有意识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当这样的差距就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的理由再坚持劳动价值说的“正确”。因此稀缺经济学同其他现代经济学一样也抛弃了劳动价值说,稀缺经济学比其他的现代经济学更进一步的是对劳动价值说的证伪,稀缺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期中的一个流派,它只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说提出质疑,稀缺经济学与其他的现代经济学不发生任何的矛盾。

当我们撇清价值与劳动之间的关系,抛弃劳动价值论,我们的视野就开阔起来,之前困扰我们的迷惑就烟消云散了。

古典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在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衡量,表现为价格。价值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也就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价值规律的这一客观要求,作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支配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运动,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刺激着商品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败。

在古典价值学说中共引入了三种价值,它们分别是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其中价值是对劳动的度量;使用价值不与货币直接发生联系;交换价值反映的是商品交换的结果,以价格作为载体。而把劳动当成商品,工资当成了劳动的价格,以劳动力的再生产为前提,按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来度量。

坚持这一理论的结果就是,人们更关注与劳动时间的长短,而不在意劳动的效果,每天早九晚五的上班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要求工资了,因为既然耗费了劳动就要补偿,就该得到工资。于是这一理论的实行与大锅饭有着必然的联系。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说,也使得它不适用于商品经济。

古典经济学把劳动和生产引入了经济学,这无疑是极大的进步。但是古典经济学把劳动与价值关联起来又是巨大的失误。这个失误来自于想象,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物体的下落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一样,只是来自于他的想象,亚里士多德根本没有做实验,没有验证过。后来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试验之后证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我们才知道物体的下落速度与其质量无关,只与下落的加速度和距离有关。真实的验证是对任何理论检验的标准,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样不可否认。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总产出使得社会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古典经济学似乎是想告诉人们,顺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保持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会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但古典经济学所探讨的经济现象比较简单,这与其所处的历史条件有关,当工业革命来临的时候,经济就变得越来越复杂,用古典经济学解决今天面对的问题的时候出现混乱就是必然的了。所以古典经济学的驳论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有人对劳动价值说提出过质疑:“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劳动价值在商品价值讨论中容易混用,使讨论没有效果,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商品价值就是商品交换价值,价值就是值多少等价值物——钱,就是值多少钱,可以换到多少自己需要的商品。没有其它意义,这个商品的价值,是讲这个商品与一般等价值物对比关系。如果有一个商品的价值不是交换价值,那又是什么?就是有人在讨论政治经济学问题的时候,说不过别人,又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搞出的诡辩。为自己服务。这是中国指鹿为马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中国没有真话可说的原因。也是中国理论错误可以长期存在的原因。
    价格是商品一个度量单位的价值,一个度量单位的价值就是价格。在政治经济学中讨论时价值价格一般都不给与区别。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使用功效,讲的不是价值。一个物有使用功效,是讲物的使用状况。商品有使用在人消费上的功效,也可能是生产的功效。商品因有使用功效在现实中可以用于交换。没有使用功效的是废物一个。商品价值与这个商品使用功效有关系,也与交换方需要有关系也与其它的一些东西有关系。商品的使用功效并不能决定价值。商品的价值也不能决定商品的使用功效。商品的使用功效是由商品的物理属性决定的。使用功效相同而价值不同的商品,低的会流行,高的就会被替代。
    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与价值有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关系,这是设定的。是由邻里间等劳动量交换推论来的,邻里间等劳动量交换也没有认真计算过。并不真实。
    劳动价值是指劳动增加的商品功效。与劳动时间有关系,活劳动创造或者说改变商品的使用功效,物化劳动工具也参与改变商品的使用功效。只有活劳动,才改变商品使用功效,物化劳动没有参与是不真实的,人们并不认同。
    天然物如煤,是有价值的。所有者是能交换到钱的,是有价值的。不能违心地说交换不到钱。......

等价交换原则,即商品价值等量交换的原则。

现实商品价值的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A与B商品价值等量,A商品卖出,换得一般等价物,再买入B商品,完成等价交换。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其定义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里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指的是体力或脑力劳动,不管制造商品的是哪一个行业,制造商品的人的劳动的质是一样的)。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这个商品价值等价交换原则是真实的交换原则还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在论证劳动价值等价交换原则时,从配第,亚当密斯,李嘉图到马克思都是用些邻里间交换例子,如一把斧子换一头羊换几只鸡换多少小麦换多少布等,他们真的是等价的吗?谁真的算过劳动时间量?

我见到的物变钱,钱变物都是讨价还价的,都是希望用最小的劳动生产品换最多的钱,用最少的钱换是最多的劳动生产品,而不是尊重等劳动量交换原则。无论是生产用品还是生活用品。

供不应求则价高,供过于求则价低。明显低于市场价则可能有假,明显高于市场价可能非卖品。

我没有见过有人说我的工资高了,我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比不上清洁工,劳动环境比清洁工好。我不要这么多工资。

见到的都是生产商报高价,需要方要低价。

也可能有人说社会商品交换,从单个人或单个企业都希望以最小的劳动生产品换得质量最好数量最多自己所需要的劳动生产品,社会商品在整个社会商品活动竞争过程必然是等劳动量交换,是整个商品交换的规律的结果。真的会这样吗?我提几个问题请认为等价交换原则成立的人来回答。

是否有人愿意将美国人民人均一年劳动时间生产的劳动生产品与中国人民人均一年劳动时间生产的劳动生产品交换,有无实例。

是否有人愿意将中国人民人均一年劳动时间生产的劳动生产品与越南人民人均一年劳动时间生产的劳动生产品交换,有无实例。

是否有人愿意将北京人民人均一年劳动时间生产的劳动生产品与贵州人民人均一年劳动时间生产的劳动生产品交换,有无实例。

劳动价值论中商品价值等价交换只是一种设想状态。将设想用于理论也只是设想。而不是科学。”(2)

(1)、威廉.配第,《赋税论》,第四章,第18条,译自英文原版

(2)、《劳动价值论的唯心性与社会主义》言论新浪博客2014-12-2720:5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