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44 3
2009-07-20
央行数据显示,6月份银行新增信贷15304亿元,再次超出市场预期,也使得整个上半年新增贷款高达7.37万亿元。但在这一轮信贷猛增的背后,金融资源配置的质量与风险问题已开始浮出水面。据工商银行XX省分行行长表示,“现在各地政府都成立融资平台,有的政府融资平台和大企业的钱多得用不了,工行的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政府项目和重点大企业上。”事实上,信贷资金扎堆于地方政府和大型国企项目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其实很普遍。银行追着国企和地方政府屁股放贷的背后,金融资源配置的质量与风险问题却令人忧虑。宏观层面上,金融资源的流向并没有更加合理化、市场化,畸形配置的情况加剧,大量信贷涌入“铁公基”项目和一些过剩行业,可能导致新一轮重复建设。对银行而言,现在信贷是放出去了,短期内不良贷款率好像也下来了,但这些项目中很多是没有收益或者收益不乐观的,未来的偿还能力并不强,贷款质量风险正在不断上升。
  地方政府显然是这一轮信贷增长的大客户。不过,“保增长”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与银行似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只能向银行借钱,使得行政干预银行的力量在加强,一些省市甚至把信贷增速异化为政府政绩,以信贷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荣,靠大量负债“保增长”的动机十分明显;而银行贷款冲动也异常强烈,拼命往政府项目和国企项目上靠,不仅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有些连担保都不用就使劲“扔钱”,想着反正有政府兜底,这些贷款最保险,行长们的政治风险大大甚于贷款风险的考虑,地方政府与银行之间的共同利益也在进一步强化。
  现实中,在获得大量贷款的同时,地方政府的负债问题也开始加速显性化。据悉,在这一轮“保增长”中,许多地方政府过度依靠银行资金搞建设,负债规模正以10倍甚至20倍的速度增长,一些地方的债务率远远超过了风险控制警戒范围。特别是有些地方政府借本轮信贷宽松机会加大了地方融资平台的建设,继续走着政企不分的老路,而这些融资平台过度负债的现象却非常严重。例如,东部某个发达地区的城建融资平台注册资金仅有不足1个亿,但是每年贷款建设规模都达到几十亿元。必须警惕的是,地方政府过度信贷举债的财政风险是很可能转化为银行金融风险的,特别是地方政府的信贷举债负担超过了地方财政支付能力的情况下,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隐忧是在加速积聚的。大量信贷的另一个流向当然就是大型国企。银行向国企“垒大户”的现象非常明显,但这些大型国企在获得信贷的同时,也使得资金需求大的中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甚至在一些行业还加剧了产能过剩的恶化。另一方面,一些大型国企获得的信贷资金并没有流入到项目投资中去,在楼市和股市回暖升温的态势下,一部分资金进入了这两个资产领域。特别是近期土地市场上一个接一个“地王”的产生,给楼市泡沫不断推波助澜,而实际上是一些大型国企利用信贷资金(当然也包括中央4万亿计划的资金)在背后支撑。
  当前,中央的主基调是“保增长”,下半年货币政策依然会是维持宽松局面。而地方政府财政尚未根本好转,还得指望银行借钱,这样令银行贷款质量问题面临更大挑战,银行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否则新一轮不良贷款的危机可能加速爆发。信贷资产的配置如何,不仅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状况,而且关系到支持中国经济复苏的质量,在现实中也可能引发投资的畸形化,使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更难得到改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20 11:31:14
看来,李副总以后的日子不好过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1 11:10:48
寅吃卯粮啊.
今年的10万亿,以现在比较好的情况,0.7%计算,700亿不良.
如果经济恶化,达到之前2-3%的水平,2,3000亿啊.
如果达到96之前,俺就不说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1 12:31:22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保证今年经济增速达到7%才这样做的,让人们以为中国仍然的高速发展,就象使用违禁药物的运动员,终归会有些后遗症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