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758 15
2009-07-21
房市与股市――救市政策酿出的“怪胎”
黄焕金
曾记否,为了救市的需要,政府列举了需要扶持“振兴”的十大行业。其中没有股市与房市。政府是想借经济危机需要大量花钱救市的机会,重点振兴自己认为重点要支持的行业。
但是,在向市场疯狂的注资后,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这些行业的振兴,而是房市与股市近乎狂暴的“振兴”,房价与股价迅速上涨的速度之快,使人始料不及。这是救市政策所酿出的一个怪胎。本不希望出现的疯狂出现了,本想希望出现的“振兴”却没有出现,这不是怪胎又是什么?
疯狂的投资规模,只换来7.9%的GPD增长,这竟然让许多人欣喜若狂,认为“保八”目标的实现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却没有人多想想,花上天价的投资只换来这点GPD增长,到底是否值得?在得到这个结果后,今后不长时间内所要承担的通胀风险到底有多大?在一个政府主导型的国家里,要让GPD增长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将大桥、道路、城市等等大拆大建再大拆,GPD不就上去了吗?
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经济行为是理性的,政府的经济行为更是理性的。但是实际上,“伤疤未好就忘了痛”这种非理性现象恰恰是经常见到的,那怕在政府身上。比如,恰恰是美国房地产价格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泡沫造成了今次经济危机,而美国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则是房价上涨的基本原因。现在,危机还正在化解时期,人们就已经忘记了这种泡沫危机的事实,人们乐于大量放钱,乐于看到房价重新疯狂上涨,并把这看成是经济复兴的表现,是解除危机的措施。这不是“伤疤未好就忘了痛”又是什么?在整体经济还未从危机的衰退状态中走出来的时候,股市与房市如此上涨,难道有真实的力量在支撑吗?不是政府过度宽松的货币供给造成,难道是居民收入大增造成吗?难道居民在经济危机中反而获得更高的收入来支撑如此疯狂上涨的房市与股市吗?现在许多学者正在为政府投资是否转入房市与股市而伤脑筋,这根本不需要多加考虑。因为,一方面,政府过量放钱,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仍然的疲软决定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会很高,不可能支撑迅速上涨的价格;因此,迅速上涨的价格当然是政府过量放钱所导致的,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事情。
目前正处于大伤脑筋的两难处境。第一,在天量信贷发出去后,如果中断或减少信贷,则原先的信贷将会因为没有后续资金,或者资产价格下跌而面临危险。第二,如果不收缩信贷,则价格上涨的压力将越来越大,最终,治理过度上涨的价格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第三,放了那么多钱,通货膨胀都快要来了,实体经济仍未见明显起色,如果再加投入,通胀来了但实体经济仍然未起,怎么办?这说明一个问题:如此依靠大量放钱的方式来救市之路看来根本行不通,应该考虑改弦更张,采取缓慢一点但更有效的方式来求得经济的振兴。比如,真正将注意力转向经济转型,尽管见效较慢,但却是更有效果更具长远意义的救市方式。为什么放那么多钱后实体经济仍没有什么起色?显然是因为实体经济模式并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之需要,因此那怕放钱再多,对于仍然按原有模式运行的企业来说也不值得借钱扩大生产,因此只好将钱投入到股市与房市中去。这是宽松货币政策效果不大的基本原因。因此必须将注意力转向转型,才能化解经济危机,化解股市与房市价格泡沫。但这是见效比较慢的。如果中国一定要争所谓“首先走出危机”的面子而疯狂放钱,疯狂上项目,很可能得不偿失。不需要将形象工程那套习惯思维带到救市政策上面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21 07:32:23
对于肉食者,我无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1 07:58:36
该过冬时,不过冬,那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最后一定会遭到自然的惩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1 08:02:04
学习了!

LZ有没有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企业该如何转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1 08:02:55
房地产行业产业链长,要保八,不救不行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1 08:20:13
到底会是什么结果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