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650 0
2016-12-16

3751.关于太阳系柯依伯带形成的进一步思考

2016.12.16

太阳系柯依伯带与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都是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可能同属主星较厚层次层间分裂的对偶产物。

太阳表层是对偶银核对偶层次形成的,与银核对偶层次交流正负电荷,因此发育较快。与初始第二对偶层次差距过大时,可能引发层间裂变,孕育新的对偶层次。海王星只有一颗主要卫星和光环带卫星可能是对偶卫星,与木星、土星、天王星的主卫星群各有四颗主要卫星相去甚远,很可能是早期太阳系柯依伯带聚集形成的。这样,星系的形成情况就更为复杂了,既有与主星同期形成的二级恒星和行星系统,又有内核分裂与层间分裂形成的对偶星球,形成周期未必具有规律性。但是,与太阳同轨同期形成的其他太阳系可能与太阳系的情况类似。

太阳系巨行星的主卫星层以外的卫星可能是它们的“柯依伯带”,也可能是表层偏电荷一部分。是正物质星球,就是表层偏电荷的一部分;是反物质星球,就是它们的“柯依伯带”。因为主星任何层次的对偶星球应该是相反偏电荷物质星球,与主星物质性质相同的“柯依伯带”应该是主星表层磁场和偏电荷的一部分,这是两种“柯依伯带”的主要区别。所谓“柯依伯带”,就是小行星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