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603 0
2016-12-19

我是典型的80后,刚工作的时候,中二愤青一枚,经常跟朋友一起吐槽社会,其中吐槽次数最多的,是生不逢时。


为什么呢?


90年代后期到2000年初时,外资大举进入中国,人才变得稀缺,外企工资远远高于国企、民企,而那个好时代,被70后们赶上了。


几年后,外企在华高速发展,那些70后们,迅速跻身管理层,开始管理我们这帮80后。


那时房价没起来,个个有房有车无贷的70后们,隔三差五出国转悠。


而80后呢?毕业赶上房价猛涨,中国经济发展却开始放缓,上面顶着身处壮年的70后,下面又上来了更加敢拼的90后,不进则退。


年轻人,真的越来越难了。是这届年轻人不行吗?


是时代不一样了。那个时代,你只要让自己嗨起来,去拼搏,总会有结果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了。



一、时代更替,却是逆袭的时机


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还有逆袭的可能吗?个体的故事未免太特殊,借鉴一下企业的发展吧。最近看到诺基亚回归的新闻,就聊聊手机行业。


还记得摩托罗拉吗?毫无疑问,它是模拟手机时代当之无愧的老大,正是它发明了真正的手机。然而,在模拟手机迈向数字手机的时候,它却被木工厂出身的诺基亚逆袭了。


而此后的诺基亚,在功能机迈向智能机的时候,又被乔布斯的苹果逆袭了。


倘若还处在技术决定一切的时代,诺基亚是拼不过摩托罗拉的;倘若用户还在介意谁的电话更扛摔,苹果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正是因为时代变了,赛道换了,这才给了后来居上者逆袭的机会。


对我们也是一样,如果社会一成不变,所有人必须在同一赛道、跑向同一目标,那么作为晚进场、又没有好装备的年轻人们,还有什么机会可言呢?


比如,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的崛起,使得一些年轻的写作者,可以不再受雇于传统媒体、在体制内论资排辈,而是能够借助平台、直接收获一大帮读者。


只要一个时代允许新的可能性发生,机会就依然还在。只是,通过野蛮生长、比拼努力时间来逆袭的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策略性地成长,才是逆袭的唯一可能。


那么,什么才是策略性成长呢?


二、关注价值衡量标准的更替


既然逆袭往往来自于赛道的更替,那你就应该知道,现在比的是什么,也就是,衡量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比扛摔,我之前用过的诺基亚,被我从六层楼摔下来,都完好无损,而现在,iPhone从写字台掉地上,我都吓得不轻。


手机只用来打电话的时代,扛摔很重要,但现在,手机的电话功能只占很小比例,我们几个月就换一次手机,扛摔真没那么重要了。


对一般人来说,很难提前预知价值衡量标准的变化。但是,即便做不了提前预知的那个人,至少我们可以做变化发生之后最先感知到的人,而不是最后被变化淘汰的那个人。


做企业如此,个人发展亦然。


有朋友出去读MBA之后回国,跟我感叹说:世道艰难啊,公司的老板们,都是之前出去读的MBA,回国进500强,待个几年,业绩做得还可以,就升高层了。一样的学校毕业,我为了找个还可以的工作,都拼得头破血流的。


前些年,外企蓬勃发展的时候,海归是有极大优势的,因为有海外背景,能够更好地适应西方企业文化,更好地跟高层沟通。而现在,外企的发展放缓,人才需求变少了,高层也几乎都本土化了,所以同样能力的前提下,海归的优势没那么明显了。


这个时候,去读MBA然后回国进入外企,这条路的性价比,确实大不如前了,因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不一样了。


再说咨询,此前有位经验丰富的同事,对方法论有种宗教般地崇拜。有次客户指出一个问题,说他们公司情况特殊,无法套用某个工具,要进行修正。她回答说:我们是这个领域全球排名第一的公司,这就是我们的方法论,不能改的。


客户回答:可我买的不是方法论,是你们的定制化咨询服务。


咨询公司刚进中国的时候,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是提供先进的方法论,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咨询的价值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现实问题,价值衡量标准变了。


社会的价值衡量标准变了,如果我们还是循着前人的成功道路继续走,当然会觉得艰难,当然会走不下去。


所以,永远要对未来保持敬畏感,才能感知价值标准的更替。不妨走出去,跟你所处行业的资深人士、你的老板、你的客户聊聊这样的问题:


你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些目标有什么痛点?


你所看到的,这个行业跟过去有什么不一样了?


我们这个行业最关键的岗位是什么,跟过去有什么变化?


这个行业如果未来被颠覆,可能是什么?


三、去增长最快的地方


既然一直在说手机,就继续说吧。根据IDC的数据,2016年第三季度,OPPO和vivo这两大兄弟品牌,出货量已经是中国市场前两名了,超过苹果、华为、小米。


如何做到的呢? “农村包围城市”。如果你是在北上广、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最畅销的手机可能是苹果、华为、三星,但除了这几个地方,其它三线到六线城市,最畅销的基本都是OPPO和vivo,可以去网上找一下手机出货量数据在各个省市的分布。


为什么这个策略可以成功呢?


因为在这些领域,农村的增长率高,所以,尽管起初的市场规模没有城市那么大,但是增长快速,加之农村市场竞争没那么激烈,能够快速占据较大的份额,因此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随着市场规模的高增长而逆袭了。


所以,逆袭的关键,是找到高速增长的领域。


之前的一个客户,某家物流企业,高管团队有好几个85后,这是我见到的第一次,客户高管的年龄比初级咨询顾问的年龄还小。为什么可以做到?


因为这家公司过去几年一直飞速增长,极度缺人,很多人一个岗位上只干三个月,就马上被晋升。但这两年,增长缓下来了,后来的一些年轻人,机会就没之前那么好了。


那么,如何去看高增长领域呢?


首先,是人。


观察一下,你周边那些最优秀的人,辞职之后去了哪里?你所在的行业,人才素质相比之前,是在上升还是下降?这个行业的猎头,他们是否在不惜成本地挖人?


其次,看技术投入。


如果一个行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很大精力,那通常来说,这个行业是有前途的,因为说明各家公司的老大们都看好未来,知道现在的高研发投入将来是收得回的。


相反,一个行业普遍不愿意在技术上面投入,而是维持现有的产品技术不变,那通常是因为老大们看到衰落的迹象,所以采取了保守策略。


四、思考,将知识和经验发挥到极致


如果已经找到新的价值衡量标准,也找到高速增长的领域了,接下来的问题是,靠什么逆袭?


靠经验吗?如果这个世界还像多年前的体制内一样,靠经验、论资排辈,那还有年轻人什么事儿呢?


我曾经写过一篇如何解决问题的文章,里面提到,解决问题的套路跟维修工修理空调的套路是一样的。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维修工的问题解决能力不是最强的呢?毕竟他天天使用这个套路啊。


因为,他们用的是经验,而不是思考。


他们只知道依赖操作手册(知识)和过去情况(经验)来做事情,并不知道这背后蕴藏着什么解决问题的套路。但是,最初设计那个操作手册的人,他是懂得如何解决问题的。这是操作工和工程师的差别。


所以,同样都解决了问题,但你靠的是经验,还是思考,这是有本质差别的。


不要把经验不足,当成懒得思考的借口。


很多人遇到跟过去不一样的问题时,总会说:这是因为我没有经验,我要努力攒经验。然后,就一头扎进去,不断去学习,但是,经验永远攒不完,因为你不会天天遇到同样的问题。


所以,想要逆袭,你需要先判断一下:我现在缺乏的,真的是某个领域的经验,还是最核心最底层的思考能力?


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人为变化而焦虑、为没赶上的好时代逝去而痛心,但也都会有人为变化而做准备、为即将到来的新时代而兴奋,关键是,你想做哪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