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设12月20日报告,62页。面对的似乎是不断的山丘。
2016年是金融危机后的第八个年头,但全球经济依然深陷于高杠杆、低增长的陷阱中。随着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衰减,财政政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从历史经验看,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往往是一时的,只有为了未来而牺牲当下,期待新的技术革命,才可能使全球经济真正走出低增长的阴霾。
展望2017,美国经济短期上行趋势仍存,财政扩张将推动日本经济温和复苏,多重不确定性将使欧元区面临挑战,商品价格企稳可能使资源国走出衰退,但强势美元将对新兴经济体带来冲击。总体上看,部分短期积极因素可能使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加快,但在潜在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通胀压力提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粹主义的崛起,可能为长期经济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2017年全球经济,暗潮汹涌。
国内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依旧较弱。从需求端看,受就业压力增大与收入增速下滑影响,消费增速下滑压力较大;受全球经济增速低迷、贸易保护抬头等因素影响,出口空间增长有限;受政策收紧影响,房地产销售面积开始下滑,地产投资增速大概率放缓;工业企业利润虽然改善,但产能过剩未有根本性好转,制造业投资难有显著回升。从生产端看,工业与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料将下滑,金融业的拉动作用虽然有所回升,但难以完全弥补。综合看,基建投资仍需承担托底左右,使经济增速维持在6.5%左右。
通涨压力整体有限。PPI方面,投资需求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可能放缓,美国基建投资明年影响整体相对有限,加上煤炭复产等因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受今年低基数影响,全年PPI同比增速或将达到2.0%左右,趋势前高后低。CPI方面,当前农产品库存较高,农产品生产成本较为平稳,粮食价格上涨压力有限;猪肉上涨空间有限,叠加今年高基数,猪肉价格对CPI拉动料将下滑;低温天气虽然仍有可能导致鲜菜价格上涨,但今年基数已高,明年鲜菜价格对CPI拉动率可能有所回落;油价上涨将推升交通燃料价格。整体看,基准判断是明年物价上涨相对温和,预计全年CPI平均增速基本与2016年持平,约为2.0%,全年低点或在2-5月份。另外,农业供给侧改革、美国基建扩大的不确定性以及鲜菜价格波动都可能对CPI产生较大影响,需密切关注。
政策层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体现的政策目标“重长轻短”意味较为浓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为强调“进”,经济增长等短期目标更为淡化,更为关注供给侧改革等长期性目标。这一背景下,财政与货币政策侧重点也相应有所调整。财政政策稳增长任务弱化,未来强调服务于供给侧改革,更多向民生、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货币政策“数量”目标弱化,明年更为强调转型与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