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据分析需要注意技术能力与商务视野的平衡
我们认为,数据科学求职者需要“在技术能力的深度与商务视野的广度之间做好平衡”(引自Chris老师原话)。以下有两点体会:
1. 对于初学者,基础一定要扎实
具体什么叫扎实,最基本的是python machine learning的操作要熟练,理论上要理解,统计分析要精通。然后是数据清理环节,对Python, SQL上的数据操作也必须熟练,毕竟这个是在工作中耗时最多的。再然后是对分布式系统下的数据操作和数据Pipeline也要动手操作。光听过一些课程,没动过手,那跟听郭德纲相声没区别。这些都动手做好了,才叫基本功扎实。
如果基础都不扎实,就开始挤入各种展会,跟各位数据公司CEO高谈阔论企业发展,发表business的高见,这是不行的。企业的大佬可以不计较技术细节,因为别人是老大,考虑问题的层面不一样。但对于初学者,或者数据科学的求职者,这样的形象就是夸夸其谈的骗子,应聘数据科学就是找死。初学者基础一定要扎实。
2. 具体领域商业价值分析能力
这方面是“老中技工”特别欠缺的。这方面的能力决定了以后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有多高。就算你爬到最高了,如果缺乏这样的能力,危害的将是整个公司(那谁从市值超1000亿美元跌到现在以40多亿美元卖给了verizon)。中国学生,尤其是中国工科生,特别容易进入“只管学工具,不管整体的商业逻辑”的陷阱。
这种思维,是机械的工具论,将自己钉死在了“技工”这条路上,把自己当成高效的“螺丝钉”。这样的后果有两个:
A.被机器替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技工”的岗位会迅速被机器或者AI替代,除非你是极为顶尖的技工,要不然下场都是败给机器,被扫地出门;
B.被其他更有business insight的人替代。烙印能够通过极为出色的交流能力,迅速理解企业的business model,并与各管理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然后就被领导提携重用(劈柴就这样被带到了Google CEO)。剩下的老中“技工”,一遇到经济周期波动,就会被成片的裁掉(paypal),就算你想为美国健康工作50年别人也不让。
我在跟老师交流过程中,老师若干次提到:对老中工程师,虽然目前技术还是立身之本,但眼光一定要开阔。这些都是金玉良言,大家一定要听。